[发明专利]多功能救护担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7975.8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5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嘉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刘嘉威 |
主分类号: | A61G1/017 | 分类号: | A61G1/017;A61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翔;李弘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救护 担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救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救护担架。
背景技术
救援担架用于各种灾害救援当中,是一种搬运受伤病人的救援工具。如今救援担架种类繁多,包括普通型救援担架、船型担架、铲式担架等等。救援担架都是通过各种机械结构以实现搬运受伤病人为目的而发明创造的。而不同种类的救援担架,在不同的救援情况中使用,比如普通担架是用于普通伤病者搬运,铲式担架用于搬运骨折的病人等等。还有些创新担架设计可通过机械结构转换成椅子,帐篷,背包等等。
在野外特殊的救护环境中,救护环境受各种条件限制,伤员的伤情,在救生环境中,有时需采用双人前后搬抬的形式对担架上的伤员进行转移,有时受救护人员人数的限制,救护人员需要单独一个人对伤员进行转移。现有的救护担架不能针对不同的救护环境,进行切换,因此,在不同的救护环境下,必须采用不同的担架,无疑增加野外救护的搬运负担,不能满足需求,在面对不同的救护环境中,容易受担架的影响,降低救生的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救护担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救护担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一端的调节件、可拆装地装设于第二支架另一端的第三支架、及装设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承载组件,所述调节件包括一固定杆、与固定杆枢接的调节杆、及套设于调节杆上并与调节杆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母,所述调节杆连接于第一支架上,该调节杆包括一枢接部,所述固定杆连接于第二支架上,该固定杆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调节杆的枢接部对接,该限位部开设有一竖向的限位槽,所述枢接部插设于限位槽内所述枢接部呈L形设置,枢接部的一端垂直向下延伸形成一凸部,凸部上设有枢接孔,所述限位部呈L形设置,包括一向下延伸的凸起部,该限位部的凸起部设有水平贯穿限位槽的开孔,所述调节件还包括一销钉,所述销钉穿设于开孔和枢接部的枢接孔,使调节杆枢接于固定杆上,;所述承载组件包括主体部、腰带及上固定带,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第三支架,所述主体部连接第三支架的部分背面包括肩带,所述腰带装设于肩带上,所述上固定带两端分别固设于第一支架的两侧;当转换为担架模式时,取下第三支架,向上旋转调节杆,再旋转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与固定杆相互抵顶,使固定杆和调节杆相互固定。
进一步地,该调节杆还包括一连接于枢接部上的套杆,所述套杆靠近枢接部的一端的外表面上设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一基杆,所述基杆呈“U”型,所述套杆套设于基杆的一端上并与之固定。
进一步地,枢接部靠近的套杆的一端外部尺寸小于所述调节螺母的内径,使得调节螺母朝枢接部一端旋转运动时将枢接部部分容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的上下贯穿的同时该限位槽朝固定杆一侧向外贯穿,该限位部的内侧面及上端面均呈平整设置,形成第一卡持面及第二卡持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还包括一连接于限位部一端的连接管,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二连接杆及垫部,每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固定杆的连接管和第三支架连接,所述垫部每一侧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连接杆和固定杆的内侧面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架包括二担杆、二搭接件及连接件,所述担杆相对设置并分别连接于第二支架的连接杆上,所述二支脚分别竖直固设于二担杆靠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二搭接件水平枢接于担杆上,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与二搭接件的自由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二搭接件靠近连接件的一端设有一卡孔,所述连接件两端内部分别装设有卡块,所述卡块部分伸出于连接件外,所述卡块通过一弹簧连接于连接件上,所述卡块部分卡设于搭接件的卡孔内,从而使连接件与二搭接件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架包括还包括二支脚,将所述第三支架的二担杆分开,通过支脚和担杆的配合,成为二独立的拐杖。
综上所述,本发明多功能救护担架通过设有用调节件,连接于调节件上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角度可调,从而使多功能救护担架可以根据需求转换担架模式和背送模式,适用各种恶劣的救护环境,在背送模式下,采用一名救援者即可对一名伤员进行转移,实现人力物力的有效利用,不浪费救援资源,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功能救护担架的担架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多功能救护担架的转换为背送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多功能救护担架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调节件及第三支架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刘嘉威,未经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刘嘉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79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