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生除尘表面及仿生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7989.X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7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曾晨光;陈荣昌;杨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健智 |
主分类号: | B01D45/10 | 分类号: | B01D45/10;B01D4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陈领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生 除尘 表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仿生去除气流中颗粒物功能的仿生除尘表面及仿生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颗粒物,在气体中包括固体颗粒物和液体颗粒物。在人们利用气体的过程中形成气流,在气流中的颗粒物成为了人们有效利用气体的障碍,是一种有害物,是一种污染,必需将之除去。为了除去气流中的颗粒物,人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颗粒物去除方法及装置,包括机械式除尘,惯性除尘,旋风除尘,电除尘,过滤式除尘,湿式除尘等等。
专利申请号为201180045588.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带颗粒气流中除去颗粒物的方法包括:使带颗粒气流以第一体积流量在第一方向上流到多个ESP单元;产生带电颗粒物;在收集电极板上收集带电颗粒物。该发明使用了电除尘的方法,对于某些不可使用电的领域,该方法不适用。
专利申请号为200680015212.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从气流中分离颗粒物的方法和装置,其中,通过离心式分离器中静电吸引力和离心力的联合作用,能够从气体中分离掉大而重以及小而轻的颗粒物。该发明同样需要电力运转离心式分离器来实现对颗粒物的去除作用,其适用范围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仿生去除气流中颗粒物功能的仿生除尘表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仿生除尘表面的仿生除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仿生除尘表面,表面为粗糙设置,且具有毛刺。
还设置有用于捕捉空气中微颗粒的粘性成分。
所述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波距范围在0.0001-10mm。
所述毛刺为树立状、卷曲状、分叉状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设置。
所述毛刺固定于所述表面上。
所述粘性成分可以为具有捕捉空气中微颗粒的水、水胶、环氧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聚酰胺、硅基类高分子、聚酯、聚醇、聚醚、聚醚酯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所述粘性成分可以是涂覆于所述表面的粘性涂层。
一种仿生除尘装置,具有仿生除尘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技术效果如下:含颗粒物的气流经过本发明所述表面时,气流受毛刺及粗糙表面的影响,形成气流方向的变化,产生及强化了湍流现象,湍流增加了气流中颗粒物与表面的接触几率,由于惯性碰撞及重力沉降原理,气流中的颗粒物被有效截留下来;由于该表面还具有粘性,因此颗粒物与表面接触后发生粘附性截留,对于由于惯性碰撞及重力沉降而被截留下来的颗粒物起强化截留作用,对于无法通过惯性碰撞及重力沉降的截留的细微颗粒物也可因粘附作用被有效地截留下来。因此本发明的表面可有效提高表面对气流中颗粒物的截留效率,将气流中的颗粒物去除,其原理类似于生物体腔孔表面对气流中颗粒物的截留原理,因此是一种具有仿生去除气流中颗粒物功能的表面;该表面可用于各种去除气流中颗粒物的装置或设备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仿生除尘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健智,未经彭健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79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辊磨物料推进装置
- 下一篇:真空脉动式杜仲胶提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