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8334.4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3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王永强;陈伊锋;李高华;胡成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G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张秋云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滴灌 水稻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传统上以淹水泡田(田间水层3-10cm)的水田种植为主,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又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80%,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用水量达到90%以上,而稻田总耗水量占农业用水的65%以上。由于近些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春旱夏旱等现象经常发生,导致北方水稻种植区大面积减产,严重打击了种稻农民生产者的积极性。目前利用地膜覆盖进行水稻旱田种植(简称旱作),以达到增温、节水、增产的技术方法已在全国水稻种植区得到了推广应用。
中国专利200710169613.8公开的“水稻直播膜下滴灌旱作栽培方法”,其铺滴灌带、铺膜、播种由专用的播种机械一次完成,滴灌带位于地膜下面并将滴灌带与输水系统相连,根据作物生长需要适时适量进行滴水施肥。但该技术中对水稻的膜下滴灌栽培方法的关键技术仅仅是做了一个初步方案,经过多年实践不是十分合理,且目前在新疆大面积推广的其他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栽培技术中的方法由于各种原因也不能直接应用于水稻膜下滴灌生产过程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法,针对膜下滴灌水稻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合理配置,提出了宽膜种植膜下滴灌水稻的技术体系,在满足膜下滴灌种植水稻对密度及水肥供应要求的前提下,为水稻膜下滴灌种植的高产高效打下基础。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法,包括种子准备、土地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灌溉管理、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步骤,所述播种时播种密度为3.33-3.6万穴/亩,优选3.33万穴/亩;或播种密度为3.05-3.26万穴/亩,优选3.05万穴/亩。
优选地,当播种密度为3.33-3.6万穴/亩时,膜宽为215-225cm,优选220cm;株距为9-10cm;种植幅宽为235-245cm,优选240cm;采用一膜三管十二行的行距最佳配置模式:13cm+24cm+13cm+20cm+13cm+24cm+13cm+20cm+13cm+24cm+13cm+50cm,3根毛管平均分配于12行水稻间。
优选地,当播种密度为3.05-3.26万穴/亩时,膜宽为155-165cm,优选160cm;株距9-10cm;种植幅宽170-180cm,优选175cm;采用一膜两管八行的行距配制:12.5cm+26cm+12.5cm+26cm+12.5cm+26cm+12.5cm+47cm,2根毛管平均分配于8行水稻间。
优选地,所述土地准备包括杂草的防治,所述杂草的防治是在播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喷施混合除草剂,在播种后15-25天再次喷施混合除草剂。
优选地,所述苗期管理时,在水稻播种后到分蘖期间随水滴施促根剂,用量是厂家推荐用量的1.5-2.5倍。
优选地,所述放苗中耕是在三叶期中耕,耕深15-20cm。
优选地,所述灌溉管理是在水稻全生育期灌溉定额10500~12000m3/hm2;优选地,是在水稻全生育期滴灌38-45次,灌水周期3-4天,需水高峰期灌水周期为1-2天。
进一步地,所述灌溉管理的具体方法是:
出苗~三叶期:
水稻播种后土壤墒情差时,播后及时滴出苗水,灌水2~3次,总灌水量900~1200m3/hm2;
三叶~拔节:
此时期灌水8~10次,灌水总量为2400~2700m3/hm2;
拔节~抽穗:
此期水稻滴水9~10次,灌水总量2700~3000m3/hm2;
抽穗~扬花:
此期滴水5-6次,灌水总量1200~1500m3/hm2;
扬花~成熟:
此期滴水14~16次,灌水总量3300~3600m3/hm2,水稻蜡熟完成后可停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83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