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柔性防弹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38856.4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3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晓波 |
主分类号: | F41H1/02 | 分类号: | F4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柔性 防弹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柔性防弹材料。属于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防弹服,可分为软体、硬体和软硬复合体三种。软体防弹衣的材料主要以高性能纺织纤维为主,这些高性能纤维远高于一般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赋予防弹衣防弹功能,并且由于这种防弹衣一般采用纺织品的结构,因而又具有相当的柔软性,称为软体防弹衣。硬体防弹衣则是以特种钢板、超强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者氧化铝、碳化硅等硬质非金属材料为主体防弹材料,由此制成的防弹衣一般不具备柔软性。软硬复合式防弹衣的柔软性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它以软质材料为内衬,以硬质材料作为面板和增强材料,是一种复合型防弹衣。
作为一种防护用品,防弹衣首先应具备的核心性能是防弹性能。同时作为一种功能性服装,它还应具备一定的服用性能。
防弹衣的防弹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防手枪和步枪子弹目前许多软体防弹衣都可防住手枪子弹,但要防住步枪子弹或更高能量的子弹,则需采用陶瓷或钢制的增强板。
二、防弹片各种爆炸物如炸弹、地雷、炮弹和手榴弹等爆炸产生的高速破片是战场上的主要威胁之一。据调查,一个战场中的士兵所面临的威胁大小顺序是:弹片、枪弹、爆炸冲击波和热。所以,要十分强调防弹片的功能。
三、防非贯穿性损伤子弹在击中目标后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作用于人体所生产的伤害常常是致命的。这种伤害不呈现出贯穿性,但会造成内伤,重者危及生命。所以防止非贯穿性损伤也是防弹衣防弹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有防弹衣防弹层用金属、玻璃钢、陶瓷、尼龙、开夫拉等硬质和软质材料单一或复合制作,使弹头、弹片弹开或嵌伎,并消释冲击动能,起到防护作用。
硬质材料的防弹服抗冲击效果好,但是由于服体不能形变,对于身体活动有影响,为了避免对必要的活动的限制,硬质材料防弹服往往防护面积小,无法起到更全面的保护的目的。
现有技术的软质材料,也就是柔性材料,如凯夫拉等,虽然采取多层复合织法,但是凯夫拉材料层往往抗冲击能力差。
英文原名KEVLAR,也译作克维拉或凯芙拉。是美国杜邦(DuPont)公司研制的一种芳纶纤维材料产品的品牌名,材料原名叫“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化学式的重复单位为-[-CO-C6H4-CONH-C6H4-NH-]-接在苯环上的醯胺基团为对位结构。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型芳纶纤维复合材料----芳纶1414,此芳纶复合材料在1972年正式实现商品化并为该产品注册商标为Kevlar。型号分为K29,K49,K49AP等。
由于这种新型材料密度低、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易于加工和成型,其强度为同等质量钢铁的5倍,但密度仅为钢铁的五分之一(Kevlar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44克,钢铁密度为每立方厘米7.859克),而受到人们
的重视。由于凯夫拉品牌产品材料坚韧耐磨、刚柔相济,具有刀枪不入的特殊本领。在军事上被称之为″装甲卫士″。
芳纶主要分为两种,“对位”芳酰胺纤维(PPTA)和“间位”芳酰胺纤维(PMIA)。
杜邦的对位芳纶品牌名为KEVLAR,间位芳纶品牌名为NOMEX。
日本人的对位芳纶名为TWARON,TECHNORA。间位芳纶名为CONEX。
韩国的有Kolon以及Hyosung。
我国有烟台(Tayho)和四川商业化的芳纶产品对位芳纶TAPARAN和间位芳纶TAMETAR。
2相关资料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又促使人们改进坦克、装甲车的装甲性能。通常要提高坦克、装甲车的防护性能,就要增加金属装甲的厚度,这样势必影响它的灵活机动性能。″凯夫拉″材料的出现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坦克、装甲车的防护性能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与玻璃钢相比,在相同的防护情况下,用″凯夫拉″材料时重量可以减少一半,并且″凯夫拉″层压薄板的韧性是钢的3倍,经得起反复撞击。″凯夫拉″薄板与钢装甲结合使用更是威力无比。如果采用″钢*芳纶*钢″型复合装甲,能防穿甲厚度为700毫米的反坦克导弹,还可防中子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晓波,未经杨晓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88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