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相干域偏振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9314.9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3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李创;苑勇贵;彭峰;吴冰;苑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4/04 | 分类号: | G01J4/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相干 偏振 测量 装置 | ||
1.一种光学相干域偏振测量装置,宽谱光源(101)、起偏器(102)、待测偏振器件(104)、检偏器(106)、光程相关器(110)、差分探测装置(120)、光电信号转换与信号记录装置(130)按照上述顺序连接在一起,其特征是:
光程相关器(110)中带有差分对称光程扫描结构(M),由两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光程扫描延迟器(Ma、Mb)组成,具体包括第1准直透镜(115)、第2准直透镜(116)、位移扫描装置(117);位移扫描装置(117)上安装有正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a)和反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b);
第1准直透镜(115)和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a)、第2准直透镜(116)和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b)组成两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光程扫描延迟器;第1准直透镜(115)和第2准直透镜(116)、正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a)和反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b)的光学器件参数一致;
第1准直透镜(115)和第2准直透镜(116)分别连接于光程相关器(110)的两个不同干涉臂中:当正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a)处于起始零点位置时,反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b)具有最大位移(L);当正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a)移动到最大位移(L)时,反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b)处于零点位置;扫描过程中,正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a)和反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b)具有相同的位移(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相干域偏振测量装置,其特征是:
宽谱光源(101)发出的光依次通过起偏器(102)、第1旋转连接器(103)、待测光纤器件(104)、第2旋转连接器(105)、检偏器(106),与光程相关器(110)连接,光程相关器(110)连接偏振差分探测装置(120),最后与干涉信号检测与处理装置(130)连接;
光程相关器(110)由第1耦合器(111)、第2耦合器(112)、第1环行器(113)、第2环行器(114)、第1准直透镜(115)、第2准直透镜(116)、正向光学反射镜(117a)、反向光学反射镜(117b)和位移扫描装置(117)组成。前端宽谱光源(101)经由各个器件通过输入端口(1a)和第1耦合器(111)连接;第1耦合器(111)的输出端口分别与第1环行器(113)的输入端(113a)、第2环行器(114)的输入端(114a)连接;第1环行器(113)的输出端(113b)、第2环行器(114)的输出端(114b)分别连接第1准直透镜(115)、第2准直透镜(116);第1准直透镜(115)对应位移扫描装置(117)的正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a),第2准直透镜(116)对应位移扫描装置(117)的反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b);第1环行器(113)的反射端(113c)、第2环行器(114)的反射端(114c)分别与第2耦合器(112)的两个输入端口(1e、1f)连接;第2耦合器(112)的两个输出端最后与差分探测装置(1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相干域偏振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位移扫描装置(117),台面的扫描范围(L)能够覆盖待测光纤器件(104)前后端面所产生的全部光程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相干域偏振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光程相关器(110)的结构,可由Mach-Zehnder干涉仪或者Michelson干涉仪组成,干涉仪两臂差为零点可以选择为:
1)当正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a)处于起始零点位置,且反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b)具有最大位移(L)时;
2)当正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a)和反向可移动光学反射镜(117b)同时具有最大位移一半(L/2)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931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