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非线性悬架系统的最优模糊复合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9368.5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4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高远;范健文;蓝会立;罗文广;潘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周晟 |
地址: | 545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非线性 悬架 系统 最优 模糊 复合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车辆非线性悬架系统的最优模糊复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悬架系统状态反馈信号并将其作为最优控制器的输入,得到最优控制器的输出控制力;
B、将速度控制误差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得到模糊控制器的输出控制力;
C、将最优控制器与模糊控制器进行并联;
D、将最优控制器与模糊控制器的输出力相加,根据相加结果产生用于控制汽车非线性悬架系统的复合控制作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非线性悬架系统的最优模糊复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D中,在将最优控制器与模糊控制器的输出相加后,将相加结果进行耦合,耦合环节的耦合增益因子经由模糊调节器自适应调节;耦合环节输出结果作为复合控制作用力,用以控制汽车非线性悬架系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非线性悬架系统的最优模糊复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具体过程如下:
A1、非线性主动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如式(1):
其中m1和m2分别为1/4车身质量和轮胎质量,k1和k2分别为悬架弹簧刚度和轮胎刚度,c为悬架阻尼系数,u为主动控制力,x1、x2分别为车身垂直振动位移和和轮胎垂直振动位移,和分别为车身垂直振动速度和轮胎垂直振动速度,和分别为车身垂直振动加速度和和轮胎垂直振动加速度,q为路面位移输入,ε为弹簧的非线性系数;
A2、得到悬架系统的线性化方程:
令为悬架系统的状态向量,其中x3=x1-x2代表悬架动行程,x4=x2-q表示轮胎形变,将式(1)中非线性项舍去,即得到:
其中为扰动向量,uo=[uo]为最优控制器输出向量,A、B和E分别为系统矩阵、控制矩阵和扰动矩阵,它们的表达式分别为
选取x3、x4为输出变量,那么有如下输出方程:
y=Cx+Duo (4);
其中,
A3、得到最优控制器输出uo:
构造如下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函数
式中:a1、a2、a3和R分别表示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行程、轮胎变形和控制力在优化控制中的加权系数;
其中,Qd=CTQC;Nd=CTQD;Rd=R+DTQD;
设计最优控制器的作用规律uo:
式中,G是控制增益系数向量,根据最优控制理论中的控制增益求解得到:
G=[g1 g2 g3 g4]=Rd-1(NdT+BL) (8);
其中,L为正实对称矩阵,通过求解式(9)获得:
ATL+LA+Qd-LBRd-1BTL=0 (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93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沥青道路施工方法
- 下一篇:具有复数个激光器和一组合偏转设备的标记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