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处理用电极膜及其制备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39639.7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3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华尔卡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日本国东***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处理 用电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用材料,尤其涉及一种水处理用电极膜及其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进行,水资源的利用越来越严峻,对废水的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等显得非常有意义。
现有的水处理除盐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和电吸附法。离子交换法需要酸碱再生,其再生频率大,酸碱用量大,对周围的水和大气环境均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反渗透法预处理要求较高、初期投资较大。而蒸馏法除盐对设备材质的要求高,运行中需消耗大量的热量,运行费用极高,难以工业化推广。
电吸附除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原水在阴阳电极之间流动,通电时水中离子将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迁移并被该电极吸附在电极表面形成双电层。随着离子/带电粒子在电极表面富集浓缩,使通道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颗粒及其他带电物质的浓度大大降低,从而实现了水的除盐、去硬度及净化。再生时短接电极,被吸附的离子又从电极表面释放,电极得到再生。电吸附技术所需电流仅用于给吸附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充电,因此电吸附本质是一个低电耗过程。所述电吸附是一种将电化学理论与吸附分离技术结合的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脱除盐分,还避免了热再生,节约能耗,是一种清洁技术。
电吸附技术除盐中,电极是关键。但是目前电吸附所用电极多为模块式电极。模块式电极的电极面积不能完全被利用,且电极的机械性能较差,亲水性也不佳。CN201210197297.6记载了一种电吸附活性炭电极,为管桩型块电极,是在改性后的活性炭管内部填充石墨粉两端密封后制得,但是管桩型块的电极制备方法复杂,机械性能也不佳,且受制于形状的限制,在一些多层状处理设备中很难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水处理用电极膜及其制备与应用。
本发明的水处理用电极膜特别适用于电容吸附法脱盐水处理(简称:电吸附除盐)。
本发明首先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用电极膜,包括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较佳的,所述水处理用电极膜,包括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所述吸附物质选自活性炭、石墨、活性炭纤维。较佳的物质为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在1400m2/g以上;平均粒径为4μm-20μm,密度为0.3-0.6g/cm3。满足该要求的活性炭可为椰壳类活性炭。
所述亲水性物质为硅胶粉。较佳的,所述硅胶粉平均粒径为3μm~10μm;细孔容积为0.5mL/g以上。
所述导电性物质选自碳黑、石墨。较佳的,所述碳黑平均粒径为1nm-100nm,电阻率为0.3Ω.cm以下。所述导电性物质的含量可进一步优选5-10%。
所述粘合剂选自聚四氟乙烯(PTFE)、聚全氟乙丙烯(FEP)。
所述水处理用电极膜的密度为0.46~0.64g/cm3,优选0.48-0.62g/cm3。
所述水处理用电极膜的厚度一般可为0.15~1.0mm,优选0.24mm-0.30mm。
所述水处理用电极膜的宽度可选择400mm以下的任意宽度,较佳的为50mm-400mm。
本发明的水处理用电极膜为可卷曲的膜状制品。该水处理用电极膜柔软富有韧性、为可连续卷曲的布状薄膜。
本发明的水处理用电极膜并不需要附着于独立的金属膜或其它独立的导电性材料膜之上,就可以单独成型。
本发明的水处理用电极膜经辊筒碾压成型。
具体的,所述水处理用电极膜的加工工艺包括:材料混合、预成型、辊筒碾压、干燥、剪切。
其中材料混合时,首先将吸附材料,亲水性物质、导电性物质在加入适量助剂的条件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粘合剂进行混合。
所述助剂优选为2-丁醇及去离子水的混合物。
辊筒碾压时,温度设定为:20~200℃。通常使用压力范围为:0.01t/cm2~2t/cm2。
本发明的水处理用电极膜可用于水处理领域。具体的,可用于脱盐水处理领域。更为具体的,为电吸附除盐领域。
本发明的水处理用电极膜可用作水处理装置里的电极组成部分,用于电吸附除盐。这种水处理装置的有可能应用的范围包括高盐度水脱盐处理,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海水淡化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华尔卡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华尔卡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96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水解酸化污水处理工艺
- 下一篇:油水分离盒及利用此分离盒的油水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