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9826.5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5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辻野浄士;高野秀裕;关俊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17 | 分类号: | B41J2/17;B41J2/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体 废墨槽 喷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具备供从头排出的液体流入的废液容器、和设置在该废液容器中并且吸收流入到废液容器中的液体的废液吸收材料(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然而,由于上述装置中所具备的废液吸收材料的密度大致均匀,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即,当相对于废液吸收材料而言废液的浸透性较为良好时,保持所吸收的废液的保持性将下降,另一方面,当相对于废液吸收材料而言所吸收的废液的保持性较为良好时,吸收废液的浸透性将下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79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并且能够作为以下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吸收从喷射油墨的头排出的废墨,并且被装入废墨槽中,所述废墨吸收体在未被装入所述废墨槽中的一张所述废墨吸收体的状态下,在沿着表面积最广的平面的方向上,具有第一密度部分和第二密度部分,并且第二密度部分的密度高于所述第一密度部分的密度。
根据该结构,在密度低于第二密度部分的第一密度部分中,能够容易地使废墨浸透。此外,在密度高于第一密度部分的第二密度部分中,能够保持所浸透的废墨。因此,能够提供浸透性和保持性优异的废墨吸收体。并且,所谓废墨是指,例如从头排出但未到达介质的油墨。具体而言,是指由如下操作所产生的油墨,即,以防止增稠等为目的而喷射油墨的冲洗,或者,以使因增稠、弯液面的破坏或纸粉的影响等而无法喷射的喷嘴恢复、或防止增稠为目的而用泵等强制排出油墨的清洗。此外,在所谓的无边距印刷中,由于偏离出介质的油墨也是未到达介质的油墨,因此也包括在废墨中。
应用例2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在未被装入所述废墨槽中的状态下,所述废墨吸收体的厚度是固定的。
根据该结构,由于厚度固定,因此容易重叠多个废墨吸收体。并且,例如,能够容易地装入废墨槽中。
应用例3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废墨吸收体在空隙的周围具有所述第二密度部分,并且在所述第二密度部分的周围具有所述第一密度部分。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空隙最高效地使废墨浸透。此外,在第二密度部分中能够保持所浸透的废墨。而且,在第一密度部分中,能够吸收未被第二密度部分完全保持的废墨,从而使废墨浸透废墨吸收体整体。因此,能够提供浸透性和保持性优异的废墨吸收体。
应用例4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度部分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一密度部分的体积。
根据该结构,能够高效地使废墨从第二密度部分浸透到第一密度部分中。
应用例5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特征在于,所述空隙、所述第二密度部分和所述第一密度部分的合计平均密度与所述第一密度部分相同。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形成密度的大小。
应用例6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废墨槽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废墨吸收体、和收纳所述废墨吸收体的收纳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收纳具有废墨的浸透性和保持性的废墨吸收体,从而例如在将废墨槽倾斜或横向配置时,也能够保持所吸收的废墨,并防止渗漏等。
应用例7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液滴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喷射油墨的头;捕获从所述头排出的废墨的上述废墨槽。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高效地吸收废墨,并且不会产生油墨渗漏等不良情况,从而可靠性较高的液滴喷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结构的模式图。
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墨槽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3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结构的模式图。
图4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墨槽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5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结构的模式图。
图6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墨槽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7为表示液滴喷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8为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形成方法的工序图。
图9为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废墨吸收体的形成方法的工序图。
图10为表示废墨吸收体的油墨浸透性和保持性的评价方法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98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