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酸锶钡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40835.6 | 申请日: | 2013-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0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董显林;宋丽蓉;陈莹;王根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08;H01B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何葆芳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酸锶钡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钛酸锶钡薄膜,其特征在于:是由镧对钛酸锶钡A位及锰对钛酸锶钡B位共掺杂得到的薄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酸锶钡薄膜,其特征在于:镧的掺杂量为其中钛的摩尔数的0.2~0.6mol%,锰的掺杂量为其中钛的摩尔数的0.5~1.0mol%。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钛酸锶钡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具有如下组成配方:
Ba0.6Sr0.4TiO3+0.6mol%La+0.5mol%Mn或Ba0.6Sr0.4TiO3+0.6mol%La+1.0mol%Mn,其中的摩尔百分比的计量基准为钛的摩尔数。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钛酸锶钡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La、Mn共掺杂的BST陶瓷溅射靶材;
b)利用步骤a)得到的La、Mn共掺杂的BST陶瓷溅射靶材在硅衬底基片上制备镍酸镧底电极;
c)利用步骤b)得到的镍酸镧底电极、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沉积所述的钛酸锶钡薄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括如下操作:按La、Mn共掺杂的BST陶瓷组成进行配料,进行球磨使充分混匀;加入粘结剂,进行成型,然后依次在800~900℃和1250~1400℃下进行排塑和烧结,再进行机械加工、清洗,即得到La、Mn共掺杂的BST陶瓷溅射靶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料原料为BaCO3、SrCO3、TiO2、La2O3和MnCO3粉体;配料时,使BaO过量20mol%,使SrO同时过量10mol%。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5~7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其用量为粉体总质量的5~7%。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包括如下操作:将清洗后的硅衬底基片放入磁控溅射仪中,在10-4~10-5Pa的真空度下加热至400~500℃,通入体积比为1:9~3:7的氧气与氩气的混合气体,当气压达到2.0~3.0Pa后,采用直流溅射法沉积镍酸镧薄膜,溅射功率为80~90W,溅射时间为10~30分钟,然后在600~800℃下进行退火,退火的升降温速率均为5~15℃/秒,得到镍酸镧底电极。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包括如下操作:将步骤b)得到的镍酸镧底电极在氧分压为0~30%的2.0~3.0Pa的气压下、升温至600~700℃,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60~90W的功率下溅射1~3小时,沉积得到镧和锰共掺杂的钛酸锶钡薄膜,溅射完毕后以1~2℃/分钟的速率升温至650~800℃,退火1~2小时,最后以1~2℃/分钟的速率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以硅片为衬底基片、硝酸镧为底电极的镧和锰共掺杂的钛酸锶钡薄膜。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钛酸锶钡薄膜在介电调谐器件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083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手动中草药粉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粉碎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