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枸骨皂苷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43432.7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5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丽;许琼明;李杉杉;陈重;杨世林;李笑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63/00 | 分类号: | C07J63/00;A61K31/704;A61P39/06;A61P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皂苷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枸骨皂苷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t Paxt.)系冬青科(Aquifoliaceae)冬青属(Ilex)植物,常绿灌木或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根、树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是中药功劳叶的基原植物,其叶既为常用中药,也为苦丁茶的主要来源之一【Trend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7(6),313–323】。枸骨叶始载于《本草拾遗》,具有清热养阴,补肝益肾,祛风湿等功效,用于肺痨咳嗽,劳伤失血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422】。枸骨叶味苦、微涩、性寒,有清热解毒、止渴生津、抗菌消炎和防治高血压等多种功效有散风热、清头目、解烦闷、活血脉的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枸骨有降血脂、抗菌、抗生育等功效。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从枸骨中分离得到三萜及其皂苷类、黄酮及其苷类、多酚类及其衍生物、脂肪酸类等化合物,其中三萜及其皂苷是枸骨中存在的主要类型化合物。枸骨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叶,未见枸骨茎和枸骨根化学成分和现代药理作用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枸骨皂苷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化合物19α,23-二羟基-乌苏酸-3β-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基-28-O-β-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抗氧化活性,对H2O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或冠脉结扎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如式Ⅰ所示化合物,
式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式Ⅰ所示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枸骨根或枸骨茎粉碎,与乙醇水溶液混合浸泡后,加热回流,过滤收集滤液经减压浓缩,获得流浸膏;
步骤2:取所述流浸膏离心,收集上清液经大孔树脂柱,分别用水、30%乙醇、60%乙醇和90%乙醇洗脱,收集90%乙醇的洗脱组分;
步骤3:取所述90%乙醇的洗脱组分经减压硅胶柱,采用氯仿-甲醇系统梯度洗脱,收集氯仿-甲醇体积比为80:20的洗脱组分,再经中压反相ODS柱,采用甲醇-水系统梯度洗脱,经高效液相分析,收集保留时间为25.1-26.9min的组分,再经半制备高效液相纯化,收集73.2~73.3min的组分,即得;
所述高效液相的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v/v)
所述半制备高效液相的流动相为甲醇:水→68:32(v/v)。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大孔树脂柱为D101型大孔树脂柱。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半制备高效液相的流动相的流速为2mL/min。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高效液相的流动相的流速为1mL/min。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百分数为40~7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以g/mL计,步骤1中所述枸骨茎与所述乙醇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5~1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加热回流的温度为60~80℃,所述加热回流的时间为2.0~3.0h。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具体为:
步骤1-1:取枸骨茎粉碎,与5~15倍质量的乙醇水溶液混合浸泡后,于60~80℃加热回流2h,过滤收集第一滤液和第一滤渣;
步骤1-2:取所述滤渣与5~15倍质量的乙醇水溶液混合浸泡后,于60~80℃加热回流2h,过滤收集第二滤液和第二滤渣;
步骤1-3:重复步骤1-2;重复次数至少为0次;
合并所述第一滤液、所述第二滤液及步骤1-3中的滤液,经减压浓缩,获得流浸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压反相ODS柱采用BAW系统,Rf值为0.40~0.60。
本发明还提供了结构如式Ⅰ所示化合物在制备抗氧化剂中的应用
式Ⅰ。
本发明还提供了结构如式Ⅰ所示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心肌细胞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式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34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