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解还原制备四价铀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43451.X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5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虎;吴继宗;郑卫芳;叶国安;刘利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5B1/00 | 分类号: | C25B1/00;C25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还原 制备 四价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解还原制备四价铀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动力堆核燃料后处理厂中,通常采用四价铀作为还原剂来实现铀和钚的分离,例如,法国的UP2-800和UP3厂,俄罗斯的RT-1厂,日本的东海村后处理厂和六个所后处理厂,英国的THORP厂等。
目前,后处理厂制备四价铀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电解法和催化加氢法。催化加氢法是以载有铂的硅胶小球为催化剂,在高压下用氢气还原UO2(NO3)2的硝酸溶液,通过气、液、固三相间的化学反应制备得到U(NO3)4溶液。催化加氢法具有生产能力大、U(IV)产率高等特点,但是设备复杂,反应条件苛刻,设备维修和催化剂定期更换费用高。电解法是在电极上将硝酸溶液中的UO2(NO3)2电解还原为U(NO3)4,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反应条件为常温常压,易于操作,不引入杂质等特点,因而被后处理厂所广泛采用。
制备四价铀的电解装置,其阳极一般采用涂覆有Ti、Ru、Pt或Pb氧化物的钛材料,阴极材料最早采用汞,但是由于汞的毒性,后来大多采用金属Ti作为阴极材料。
电解装置按照有、无隔膜又可分为两种类型。有隔膜的电解装置,即采用半透膜(离子交换膜或陶瓷隔膜)将阳极区与阴极区隔开,限制了在阴极上还原生成的四价铀进入到阳极区,因而能够减少U(IV)在阳极上的氧化,从而能够提高U(VI)电解还原为U(IV)的转化率,通常能够达到90%。但是,有隔膜的电解装置也存在如下不足:(1)离子交换膜的造价高,离子交换膜的机械强度不高,耐化学腐蚀和耐氧化的性能有待提高,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更换,使用成本高;(2)由于需要采用隔膜将阳极区和阴极区完全隔离,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和加工、维修难度;(3)无法完全阻止铀离子的透过,阴极电解液和阳极电解液之间存在交叉污染。
例如:1.比利时欧化厂制备四价铀的电解槽以石墨为阴极材料,铂为阳极材料,两极间用陶瓷隔膜隔开;初始电解液组成为:150g/L U(VI),2mol/L硝酸,0.3mol/L肼,体积为115L;最大电流强度为300A,电压为7.5V,静态电解15h后四价铀产率达到90%(参考文献:《国外核燃料后处理》,任凤仪,周镇新编著,第144页)。
2.美国萨凡纳河实验室采用的小型电解还原装置以铌为阴极材料,铂为阳极材料,用陶瓷隔膜将阳极和阴极隔开;在恒电流(20A)下静态电解制备U(IV)溶液,电解6h后四价铀产率达到91%,电解液温度达到48℃(参考文献:《国外核燃料后处理》,任凤仪,周镇新编著,第144页)。
3.复旦大学何阿弟采用的动态连续电解还原装置(参见附图1)以NF-1型阳离子交换膜为隔膜、钛板为阴极、镀铂钛网为阳极,在铀浓度180g/L、硝酸浓度2.5-4.0mol/L、肼浓度0.20-0.40mol/L体系中静态电解还原制备四价铀,可定量将U(VI)还原为U(IV);采用三级串联的电解槽进行动态连续电解时,当进料铀浓度180g/L,硝酸浓度3.14mol/L,肼浓度0.21mol/L,加料速度为200mL/h时,可连续制得四价铀浓度大于150g/L的产品溶液(参考文献:[1]隔膜电解还原法制备四价铀的研究,核技术,1997,20(7):413-417;[2]动态连续电解还原法制备四价铀的研究,核技术,1998,21(10):624-628)。
4.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袁中伟等采用钛涂钌网为阳极,钛网为阴极,隔膜采用贝斯特Nepem-417膜或旭化成Aciplex-F4112膜,建立了电解制备四价铀装置;对于500mL铀质量浓度为199g/L的料液,采用72cm2的钛涂钌铱网为阳极、钛网作为阴极,槽电压为3~3.6V,电解180min,四价铀产率可达到93.1%(参考文献:[1]动态膜电解制备四价铀Ⅰ装置建立及性能测试,袁中伟等,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2,34(1):55-59)。
无隔膜的电解装置虽然设备结构简单,但是由于离子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可以自由迁移,在阴极电解还原生成的四价铀又可以迁移到阳极而被氧化为六价铀,造成U(VI)还原为U(IV)的转化率通常只有4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34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防爆发电机
- 下一篇:一种电热毯的控制器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