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杀虫悬浮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43520.7 | 申请日: | 2013-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4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艳紫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1/00 | 分类号: | A01N51/00;A01N25/04;A01N25/30;A01P7/04;A01N4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11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杀虫 悬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杀虫悬浮剂。
背景技术
吡丙醚,英文通用名称:pyriproxyfen,其他名称:灭幼宝、蚊蝇醚化学名称:4-苯氧苯基(RS)-2-(2-吡啶基氧)丙基醚。本品是苯醚类扰乱昆虫生长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属保幼激素类似物的新型杀虫剂,具有内吸转移活性、低毒,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对鱼类低毒,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特点。对烟粉虱、介壳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梨黄木虱、蓟马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本品对苍蝇、蚊虫等卫生害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具有抑制蚊、蝇幼虫化蛹和羽化作用。蚊、蝇幼虫接触该药剂,基本上都在蛹期死亡,不能羽化。该药剂持效期长达1个月左右,且使用方便,无异味,是较好的灭蚊、蝇药物。
噻虫嗪,化学名称:3-(2-氯-1,3-噻唑-5-基甲基)-5-甲基-1,3,5-恶二嗪-4-基叉(硝基)胺,英文名称Thiamethoxam,CAS号153719-23-4,EINECS号428-650-4。噻虫嗪是1991年由诺华公司开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相似,可选择性抑制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进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机时死亡。不仅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广的杀虫谱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是取代那些对哺乳动物毒性高、有残留和环境问题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氯类杀虫剂的较好品种。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虫有高活性,可有效防治各种蚜虫、叶蝉、飞虱类、粉虱、金龟子幼虫、马铃薯甲虫、线虫、地面甲虫、潜叶蛾等害虫及结多种类型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与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无交互抗性。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适宜作物为稻类作物、甜菜、油菜、马铃薯、棉花、菜豆、果树、花生、向日葵、大豆、烟草和柑桔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农药悬浮剂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剂型,现已成为基本加工剂型之一。悬浮剂(Suspensionconcentrates,简称SC)又称水悬浮剂、胶悬剂、浓缩悬浮剂,是在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剂作用下,将不溶于或难溶于水的原药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稳定的粗悬浮体系。由于其分散介质是水,所以悬浮剂具有成本低,生产、贮运和使用安全等特点,而且容易与水混合,使用方便。与以有机溶剂为介质的农药剂型相比,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和药害轻等优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物杀虫悬浮剂。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植物杀虫悬浮剂,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吡丙醚15-25%;噻虫嗪15-25%。
植物杀虫悬浮剂,由下述重量百分比原料组成:吡丙醚15-25%;噻虫嗪15-25%;乙二醇4-8%;羧甲基纤维素0.05-0.15%;表面活性剂4-8%;余量为水。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和/或α-[三(苯基甲基)苯基]-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所述表面活性剂,由70-90重量份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和10-30重量份α-[三(苯基甲基)苯基]-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
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英文名称:Sodium Lauryl Diphenyl Ether Disulfonate,CAS号:7575-62-4。
α-[三(苯基甲基)苯基]-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AS:64422-66-8,分子式:(C2H4O)nC27H24O。英文名:.alpha.-[tris(Phenylmethyl)phenyl]-.omega.-hydroxy-poly(oxy-1,2-ethanediyl)Nonionic surfactant。
α-[三(苯基甲基)苯基]-ω-羟基聚(氧基-1,2-亚乙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原主要用于抑制线切割加工中的锈蚀和电腐蚀,软化加工槽内的淤渣,在慢走丝线切割生产过程中用来作为防锈添加剂。现有技术中,未有将该原料用于农药试剂起到分散润湿作用的任何技术启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艳紫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艳紫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35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