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化蜡油络合改质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46013.9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5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宇锋;朱琼;徐文刚;崔小刚;王超;靳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海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29/02 | 分类号: | C10G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化 蜡油 络合 改质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焦化蜡油精制过程中添加的外加剂,具体涉及一种焦化蜡油络合改质剂。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用于焦化蜡油精制的脱氮剂主要是酸性的,其主要成分是由无机酸、活性剂、溶剂等功能组分组成。其特点是对焦化蜡油中有不利影响的碱性氮化物脱除率高,但该脱氮剂功能单一、加入量较大,且无机酸组分对生产设备有较为严重的腐蚀作用,使得工业生产装置不能长周期运行。因此,我国炼油行业需要寻找一种精制功能较为全面的精制剂,既保证具有较高脱氮反应活性,还对稠环芳烃和胶质也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同时能使得反应产物从油品中快速沉降分离出来,不对生产装置和环境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焦化蜡油络合改质剂,保证具有较高脱氮反应活性的同时,还能使得反应产物从油品中快速沉降分离出来,确保络合脱氮精制操作的高效可靠,为焦化蜡油络合脱氮精制工艺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的焦化蜡油络合改质剂,由下述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络合剂50%~85%、沉淀剂2%~10%、缓蚀剂0.5%~10%、助溶剂2%~30% 。
优选的,所述络合剂为草酸、马来酸酐、琥珀酸酐、氨基三乙酸、氨基二乙酸、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沉淀剂为聚丙烯酰胺、羟甲基纤维素、甘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缓蚀剂为2-咪唑啉、双咪唑啉季铵盐、4-甲基咪唑啉、十七烯基胺乙基咪唑啉季铵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助溶剂为水、甲醇、乙醇、异丙醇、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的焦化蜡油络合改质剂的各个组分的获取,以及复合所起的作用分别如下:
络合剂:润滑油中胶质、沥青质、碱性氮化物为电子给予体,而络合剂为电子对接受体,二者可产生络合作用力,反应生成配位化合物,即络合衍生物。
沉淀剂:加速络合衍生物粒子之间的凝聚,能使络合衍生物从油品中快速沉降分离出来,有效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量。
缓蚀剂:减缓改质剂对设备的腐蚀。
助溶剂:降低改质剂粘度,提高改质剂与焦化蜡油的接触反应效率。
本发明组合物构成的具有较高脱氮反应活性的同时,还能使得反应产物从油品中快速沉降分离出来,确保络合脱氮精制操作的高效可靠,能有效脱除焦化蜡油中多种非理想组分,又能避免络合工艺的过程中不对设备造成腐蚀,同时能使得反应产物从油品中快速沉降分离出来,不对生产装置和环境造成影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络合改质剂的配制:15%的草酸、65%的氨基三乙酸、5%的羟甲基纤维素、1%十七烯基胺乙基咪唑啉季铵盐、14%的乙二醇。
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精炼:(1)、 将兰州石化焦化蜡油(其性质如表1)与络合改质剂预混合,络合改质剂加入的质量分数为1%;
(2)、在90~100℃温度下充分搅拌混合30分钟后,在90~100℃温度下静置保温、重力自然沉降4小时,络合衍生物沉降于沉降罐底部,上部得精制油,其性质如表1。
表1 现有技术焦化蜡油精制与本申请的络合改质剂量进行焦化蜡油的性质对比:
(3)、 将现有技术焦化蜡油精制与本申请的络合改质剂量进行焦化蜡油精制过程中,焦化蜡油掺入直馏蜡油中进行催化裂化模拟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直馏蜡油掺炼焦化蜡油催化裂化试验结果
由表1、表2可知:经过络合脱氮处理后,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被大量脱除,因此掺炼脱氮后的焦化蜡油对装置的生产影响较小,装置的总液收较高。掺炼脱氮后的焦化蜡油比掺炼不脱氮的焦化蜡油转化率提高3.81%,轻油收率上升3.53%。
实施例2:
络合改质剂的配制:25%的马来酸酐、50%的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7%聚丙烯酰胺、2%的双咪唑啉季铵盐、16%的丙三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海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海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60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