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点胶机双组分胶水定量配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46132.4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7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华海大正电池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1/10 | 分类号: | B05C11/10;B05C5/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点胶机双 组分 胶水 定量 配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蓄电池点胶机双组分胶水定量配比方法,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电池点胶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点胶工序一般是由人工进行,其过程是先将两组分按照规定配制成胶水并混合均匀,然后将配制好的胶液进行点胶操作,点胶操作速度慢、效率低,并且由于手工操作,点胶质量差,不利于大批量生产。预先混合的胶水通过设备进行点胶,虽然效率提高,但停止作业时点胶管内残留大量混合胶液,容易阻塞管道而引起故障,而清除残留液需要专用清洗剂,该清洗剂腐蚀性大,不环保。
市场上出现的动态混合的机械点胶设备,适用于连接点胶且大剂量作业,而电池点胶属于高频、不连续、小剂量(胶水量0.3克左右)作业,因此,普通的点胶设备适用性差。本发明人曾创作一针对电池点胶的设备, A、B两组胶水原料分别经由两齿轮泵计量及混料管进行混料配比,混料管(混料+点胶)与齿轮泵之间由点胶阀控制进行间断性、小剂量的点胶作业,实际作用中,不点胶时齿轮泵停止工作,而在点胶前才启动齿轮泵,A、B两组胶水混合比与要求配比差距大,例如:A胶:B胶要求配比为2:1,实际配比为4:1,造成点胶产品不合格,因此,采用齿轮泵进行动态混料的点胶设备,始终找不到有效方法解决其配比失调问题。
中国文献CN200820131929.8公开一种蓄电池生产用点胶装置,点胶操作时,先在配胶壶中加入配比量的密封胶,按照工艺搅拌均匀,将配制好的密封胶从进胶管加入点胶模具中;中国文献CN 201220318641.8公开一种蓄电池全自动电池盖点胶安装设备,工作时,传送带将电池盖移动至点胶机构下方,位于第二水平移动座上的胶枪下降,胶枪在电池盖凹槽部位填满胶液后上升;然而上述两文献中点胶装置均不涉及点胶时胶水配比问题。
本案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并结合齿轮泵计量配比特点,创作一双组分胶水定量配比方法,故才有本发明提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点胶机双组分胶水定量配比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蓄电池点胶机双组分胶水定量配比方法,其中装有两组分胶水的胶桶内分别与两齿轮泵相连,两齿轮泵的输出管端分别通过点胶阀与混料管相连,该混料管兼具混料及点胶功效,所述点胶阀关闭时调整齿轮泵在低转速状态下运行,使齿轮泵的出口管道具有压力。
进一步,所述点胶阀关闭时调整两齿轮泵使每一齿轮泵的出口压力值最大上限M为系统能承受的最高压力。
进一步,所述点胶阀关闭时调整两齿轮泵使每一齿轮泵的出口压力接近于点胶阀打开时管道中点胶阀的压力,上述点胶阀打开时是指蓄电池正常点胶作业,点胶阀的压力与混料管中相对应组分胶水的入口压力相同或基本相同。
进一步,所述点胶阀关闭时调整两齿轮泵使每一齿轮泵的出口压力等于点胶阀打开时相对应管道中点胶阀的压力。
进一步,所述两齿轮泵的出口处分别连接传感器而实时监测相应齿轮泵的出口压力,并通过控制器调整齿轮泵的低转速下使点胶阀关闭时的齿轮泵出口压力保持一定值,当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大于上述定值时关闭齿轮泵,直至降到上述定值以下再次启动齿轮泵。
进一步,所述齿轮泵是齿轮式计量泵,该泵是由伺服电机控制驱动。
进一步,所述的两齿轮泵可连续低转速运转或间断性低转速运转使齿轮泵的出口压力保持一定范围值。
本发明在对蓄电池不点胶或点胶作业间隙,控制齿轮泵保持一低转速状态下运行,而保证齿轮泵的出口压力接近于正常点胶作业时管道中点胶阀的压力值,在点胶阀打开瞬间,齿轮泵出口压力与点胶作业时的管内压力变化不大,从而两组胶水的出胶量得以精确控制并配制符合要求的点胶混合胶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华海大正电池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华海大正电池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6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