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混凝土用复合添加剂高分子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47563.2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3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马末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末珍 |
主分类号: | C04B24/24 | 分类号: | C04B24/24;C04B24/38;C04B24/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混凝土 复合 添加剂 高分子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种有机高分子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混凝土用复合添加剂高分子材料。
背景技术
混凝土添加剂又称外加剂,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按主要功能分为三类:(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能的外加剂,如减水剂,其是制备混凝土时的常见外加剂,它能减少混凝土施工时的用水量,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缩短混凝土养护龄期,保证工程施工进度,使混凝土具有长期耐久性和抗腐蚀性。(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由于混凝土中,各种外加剂加入时机对外加剂的使用效果影响较大。有的可能有拮抗作用,不能一起加入,需依序依时加入,这样费时费力。不同品种的外加剂,由于作用机理不同,其掺加方法也不一样。影响外加剂掺加方法的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外加剂品种、外加剂掺量、掺加时间等。
因此有人设计了复合外加剂。但由于各组分不适当的复配而产生对抗作用,导致复合外加剂效果降低或丧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对复合外加剂的成分限制太多。并且现有复合混凝土复合外加剂中,由于药剂长期存放,遇到氧气、水分、各组分交互作用等不利因素,复合外加剂的药效会逐渐散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混凝土用复合添加剂高分子材料,以改善现有药剂使用时机难以掌握、使用效果不理想;药剂各组分之间由于不适当的复配产生对抗作用,而致使效果降低或丧失;药剂长期存放易失效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混凝土用复合添加剂高分子材料,该材料形状为圆柱形,材料最外层为和易性药剂层,材料最里层为圆柱形外加剂药芯,所述外加剂药芯外围包裹有第一隔离层、第一隔离层外包裹有缓释药套层,所述缓释药套层与和易性药剂层药剂层之间设有二隔离层。
作为优选,所述和易性药剂层主要成分为聚羧酸减水剂、缓释药套层主要成分为萘系减水剂。
作为优选,所述外加剂药芯由常释药剂层和缓释层药剂层复合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外加剂药芯中,常释药剂层主要成分为防锈剂、缓释层药剂主要成分为引气剂。
本发明采用先进的微型多元复合构造,具有搭配性强、使用方便、用药少、效果强、水化催化药效保持期长、易于存放等优点,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特种有机高分子材料。本材料产品在混凝土的拌和后,其和易性药剂层首先有效首先对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处理,在和易性药剂层分解后,外层隔离层溶解,药套的有效成分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处理,接着内层隔离层在混凝土中溶解,外加剂药芯的有效成分可以在混凝土中分解、自由结合、甚至产生有效反应,起到了协同增效作用。本发明结构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很多全新的混凝土复合外加药剂,尤其对于那些同时使用有拮抗作用或不能长期共存的药剂配方具有特别明显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高效混凝土用复合添加剂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效混凝土用复合添加剂高分子材料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图1是高效混凝土用复合添加剂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该材料形状为圆柱形,材料半径为2—6毫米、高4—12毫米。材料最外层为和易性药剂层6,材料最里层为圆柱形外加剂药芯2、3,所述外加剂药芯2、3外围包裹有第一隔离层1、第一隔离层1外包裹有缓释药套层4,所述缓释药套层4与和易性药剂层6之间设有第二隔离层5。
第一隔离层1、第二隔离层5采用常用可以成型的包衣材料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工业淀粉、碳酸钙、羟丙基纤维素(HPC)、丙烯酸树脂Ⅳ号等现有包衣材料和和制备工艺制作。
和易性药剂层6可以采用聚羧酸减水剂或泵送剂等与常用可以成型的辅材、填充料如淀粉、碳酸钙等配制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末珍,未经马末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475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