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棉田新复配除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50120.9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4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信幸;杨华春;王全富;连琦麒;崔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7/20 | 分类号: | A01N57/20;A01P13/00;A01N43/70;A01N47/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棉田 新复配 除草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制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棉田新复配除草制剂,还涉及该种棉田新复配除草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产棉大国之一,棉田杂草主要有24科60余种,全国因草害损失棉花14.8%,约减产皮棉25.5万吨。这些杂草还是棉花病虫害的寄主。开发安全,广谱,持效,高效除草剂迫在眉捷。
伏草隆是用于棉田的主要除草剂之一,对大部分杂草有良好的防除作用,但是对主要杂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作用较差,而且残效期长。需要加入别的成分改善其除草效果,研发一种安全高效的除草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棉田新复配除草制剂,安全,除草范围广谱,尤其对大龄恶性杂草有较好防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种棉田新复配除草制剂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田新复配除草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
本发明中,扑草净和伏草隆均是内吸选择性除草剂。可经根和叶吸收并传导。对刚萌发的杂草防效最好,杀草谱广,可防除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适用于棉花、大豆、麦类、花生、向日葵、马铃薯、果树、蔬菜、茶树及水稻田防除稗草、马唐、千金子、野苋菜、蓼、藜、马齿苋、看麦娘、繁缕、车前草等1年生禾本科及阔叶草。
加入分散剂、增效剂、稳定剂、增稠剂进行调和,用于棉花田较一般除草剂单剂,具有明显增效作用,使用量大大降低,且能防除大龄恶性杂草,杀草谱广,持效期长,一次用药整季无草害,制剂以水为载体,安全环保。
优选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
优选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
优选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
优选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脂肪醇硫酸盐、烷基联苯醚磺酸钠、木质素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增效剂为聚合羧酸钠、脂肪酸酯硫酸盐、山梨糖醇酐脂肪酸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稳定剂为葡萄糖或乳糖。
优选的,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明胶、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该种棉田新复配除草制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分散剂溶于水中,得到分散剂水溶液;
步骤二、将扑草净和伏草隆加入分散剂水溶液中,混合,砂磨,得到混合料浆;
步骤三、将草甘膦异丙胺盐和增效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增效剂混合料;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增效剂混合料投入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料浆中,再加入稳定剂和增稠剂,混合均匀;
步骤五、过滤,检验合格即得棉田新复配除草制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棉田新复配除草制剂用于棉花田,较一般除草剂单剂,具有明显增效作用,使用量大大降低,且能防除大龄恶性杂草,杀草谱广,持效期长,一次用药整季无草害,制剂以水为载体,安全环保。而且成本低廉,生产工序简单,安全,除草范围广谱,尤其对大龄恶性杂草有较好防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棉田新复配除草制剂实施例1,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
其中,分散剂为脂肪醇硫酸盐、烷基联苯醚磺酸钠、木质素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中选用润湿分散剂RT90B;增效剂为聚合羧酸钠、脂肪酸酯硫酸盐、山梨糖醇酐脂肪酸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中选用增效剂T5Y。
该种棉田新复配除草制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分散剂溶于水中,得到分散剂水溶液;
步骤二、将扑草净和伏草隆加入分散剂水溶液中,混合,砂磨,得到混合料浆;
步骤三、将草甘膦异丙胺盐和增效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增效剂混合料;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增效剂混合料投入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料浆中,再加入稳定剂和增稠剂,混合均匀;
步骤五、过滤,检验合格即得棉田新复配除草制剂。
本发明一种棉田新复配除草制剂实施例2,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
该种棉田新复配除草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01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