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流转平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50707.X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4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杨业培;罗广德;朱茂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3/00 | 分类号: | B62D6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彭晓玲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流转 平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流转平车。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制造业生产车间内,发动机生产线上支撑发动机流转的运输装置或托盘等,各式各样,在发动机机体刚上线时,逐步开始装配内部件,此时对运输装置的要求不高,能达到固定机体的目的即可,在发动机装配完成所有的零部件后,对流转过程中使用的运输装置要求较高,要选择合理的支撑点,要避免与零件干涉,如部分机型使用外挂式机油冷却器以及部分机型安装燃油泄漏装置等等,这类零件的安装位置较低,容易与运输装置干涉。部分在用的运输装置,车体笨重,结构复杂,且安装了出厂的产品机脚后,因产品机脚种类繁多,不能满足直接支撑产品机脚。
旧的运输装置因无法直接支撑产品机脚,是采用4根支撑板直接支撑油底壳边缘,左右两侧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仅比油底壳稍宽,导致吊机下运输装置的过程中,油底壳100%被支撑板刮伤,补漆工序对每台机刮伤位置及漆面破损位置用铲刀铲平再补漆,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且补漆后存在新旧漆面的色差,影响外观质量。旧运输装置存在使用上的缺点,为避免对油底壳的刮伤及避免与零件干涉,寻找更合理的支撑方式,最关键是能直接支撑发动机产品机脚,减少了装拆工装机脚的工作量。因此设计制作了该新型的运输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简单易操作,通用性强,并能够直接支撑发动机前机脚,有效避免刮伤油底壳漆面,且无需更换机脚,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发动机流转平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流转平车,包括:
车轮及跨设在车轮上的车体;
护栏,其沿车体轴向、平行间隔布设;
后支撑座,其包括:底部框架及布设在底部框架顶面、呈V形的缓冲橡胶;
前支架组件,其包括:插槽及布设在插槽内的前左支架和前右支架,插槽为截面矩形的直筒状,开口向上的布设在护栏两侧;前左支架包括:左立柱和布设在左立柱顶端的左机脚支座;前右支架包括:右立柱和布设在右立柱顶端的右机脚支座。
上述技术方案中,车轮为两组,各组分别包括:车轴及布设在车轴两端的车轮本体,车轮本体靠近车轴的内侧具有径向凸起的挡盘。
上述技术方案中,缓冲橡胶内开有紧固螺栓阶梯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左机脚支座包括:左矩形底板,及布设在左矩形底板前后两端的左高板、布设在两端高板之间的左矮板和布设在左矩形底板外侧的左圆钢;右机脚支座包括:右矩形底板,及布设在右矩形底板后端的右高板和布设在右矩形底板外侧的右圆钢。
上述技术方案中,左矮板与左高板之间的左矩形底板上还开设有左插销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右矩形底板上还开设有右插销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发动机流转平车结构简单合理,简单易操作,通用性强,并能够直接支撑发动机前机脚,有效避免刮伤油底壳漆面,且无需更换机脚,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发动机流转平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发动机流转平车的车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发动机流转平车的后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发动机流转平车的前左支架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发动机流转平车的前左支架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发动机流转平车的前右支架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发动机流转平车的前右支架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轮,11-车轴,12-车轮本体,2-车体,3-护栏,4-后支撑座,41-底部框架,42-缓冲橡胶,51-插槽,52-前左支架,521-左立柱,522-左机脚支座,53-前右支架,531-右立柱,532-右机脚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正面”和“反面”均以各图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这些用来限制方向的词语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代表对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07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个人身份识别设备
- 下一篇:一种节能回气管组件及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