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设备的近场通信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52481.7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1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程思球;李子荣;方军;吴信昌;杨孟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5/02 | 分类号: | H04B5/02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章小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设备 近场 通信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电子设备的近场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扫描帧沟通双方受干扰的频点,根据可用频点确定调制方式;其中,所述扫描帧包括至少两个使用不同频率调制的符号;
根据确定的调制方式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之前还包括发送检测帧信号以检测到可通信的第二电子设备的步骤,该步骤进一步包括:
发出检测帧信号,其中所述检测帧包括至少两个使用不同频率调制的符号;
根据接收到的第二电子设备回应的响应帧,判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在可近场通信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扫描帧沟通双方受干扰的频点进一步包括:
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扫描帧;
根据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回应的响应帧,获取双方受干扰频点信息;或者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回应的扫描帧获取自身的干扰频点信息,并根据第二电子设备回应的响应帧,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受干扰频点信息。
根据双方受干扰频点信息向第二电子设备反馈可用频点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回应的响应帧,获取双方受干扰频点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响应帧中各频点出现的位置和/或次数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干扰频点信息;
或者根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回应的扫描帧中个频点出现的次数确定自身的干扰频点信息,根据所述响应帧中各频点出现的位置和/或次数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干扰频点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双方受干扰频点信息向第二电子设备反馈可用频点帧进一步包括:
根据自身的干扰频点信息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干扰频点信息,得到可用频点帧;
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可用频点帧,或者先发送预设的引导帧,然后再发送所述可用频点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根据自身的干扰频点信息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干扰频点信息,得到可用频点帧进一步包括:
当不存在干扰频点时,将所述扫描帧逆转后,再在最后追加任意一个扫频帧中的频点符号得到可用频点帧;
当仅存在一个干扰频点时,将干扰频点移到扫描帧后面,干扰频点之后的频点符号依次前移,然后再在最后增加一个该干扰频点的符号得到可用频点帧;
当存在至少两个干扰频点时,将第一个干扰频点符号重复一次放置到扫描帧可用频点符号之后,其后的干扰频点符号依次后移得到可用频点帧;或者
如果干扰频点仅为扫描帧中的最后连续频点,则将第一个干扰频点符号重复一次放置到扫描帧可用频点之后,其后的干扰频点符号依次后移得到可用频点帧;
如果干扰频点为扫描帧中的最后连续频点和其他频点,则将第一个干扰频点符号放置到扫描帧可用频点之后,其后的干扰频点符号依次后移,若为最后连续频点的第一个频点,则重复两次,得到可用频点帧;
如果干扰频点不是扫描帧中的最后连续频点,则将第一个干扰频点符号放置到扫描帧可用频点之后,其后的干扰频点符号依次后移,最后添加一个任意受干扰的频点,得到可用频点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近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帧为[F′1,F′2,F′3,F′4,F′5,F′6,F′7],所述响应帧和可用频点帧为[R1,R2,R3,R4,R5,R6,R7,R8],其中,所述F′1,F′2,F′3,F′4,F′5,F′6,F′7分别表示使用不同频率调制的符号,R1~R8表示F′1,F′2,F′3,F′4,F′5,F′6,F′7中的符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248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旅行箱塑料底盘
- 下一篇:一种肿瘤内科介入治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