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脱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52861.0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8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罗捷;蔡奔;梁华;赖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3/00 | 分类号: | B65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赵百令;刘大玲 |
地址: | 545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脱钩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车的车厢由于装卸需要,经常处于举升和下降的状态。在垃圾车的装卸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车厢举升后却不能正常脱离副车架,从而使副车架被车厢带离正常位置后脱钩,导致副车架下坠打到车架的事故,因此需要为垃圾车安装防脱钩装置以避免此类事故发生。
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防脱钩装置都是基于机械机构的设计,有可能会出现机械结构的不可靠性,控制不精确,同时不能提醒操作员故障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脱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可靠性低且不能提醒操作员故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防脱钩装置,应用于垃圾车,连接与电池正极与负极之间,包括:并联的传感器单元与操作单元;其中:
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接近开关,用于通过所述接近开关感应所述垃圾车的车厢及副车架的位置信息;当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到所述副车架无法正常脱离所述车厢而被带离正常位置时,所述传感器单元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操作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车厢停止动作。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到所述车厢处于举升状态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车厢脱离所述副车架。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
正极与所述电池正极相连的第一接触开关,用于感应所述车厢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接触开关的负极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连;
正极与所述电池正极相连的第二接触开关,用于感应所述副车架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接触开关的负极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连;
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开关的正极与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线圈;
与所述第一线圈并联连接的第二线圈;
一端与所述第二接触开关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三线圈;
连接于所述第三线圈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负极之间的第四线圈;
一端与所述第三线圈及第四线圈的连接点相连的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正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包括:
一端与所述电池负极相连的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自卸锁油缸回油;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线圈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池正极相连;
一端与所述电池负极相连的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自卸锁油缸出油;
一端与所述电池负极相连的第三电磁阀,用于控制主油缸出油;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通过串联的所述第二线圈的常开触点及所述第四线圈的常开触点,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另一端;
一端与所述电池负极相连的电机接触器;
常开输入端与所述电池正极相连的第二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车厢执行下降动作;所述第二开关的常闭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及第四线圈的常开触点的连接点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的常闭输入端与常开输出端相连,两者的连接点与所述电机接触器的另一端相连;
一端与所述电池负极相连的第四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主油缸入油;
常闭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磁阀另一端相连的第三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车厢执行举升动作;所述第三开关的常闭输入端与常开输出端相连,两者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开关的常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的常开输入端通过并联的所述第三线圈的常开触点及第四线圈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池正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电机接触器并联连接的警示蜂鸣器。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公开的防脱钩装置,通过传感器单元内的接触开关感应垃圾车的车厢及副车架的位置信息;当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到所述副车架无法正常脱离所述车厢而被带离正常位置时,所述传感器单元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然后由操作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车厢停止动作,避免因所述副车架无法正常脱离所述车厢而被带离正常位置所导致的脱钩现象,相比现有技术中纯机械机构设计的防脱钩装置,控制精确,可靠性更高;且此时所述车厢已停止动作,所述垃圾车的卸车过程将无法继续进行,操作员将了解到故障的发生,进而起到提醒操作员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2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绒束身衣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布液器和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