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酶法酯化处理油脂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53219.4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5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周平;李明;洪丰;李磊;姜元荣;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64 | 分类号: | C12P7/64;C12M1/40;C12M1/38;C11B3/00;C11B3/06 |
代理公司: | 31002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酯化 处理 油脂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酶法酯化处理油脂的方法和一种用于酶法酯化处理油脂的设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或设备对油脂进行酶法酯化处理,能有效提高油脂的酯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脂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酶法酯化处理油脂的设备。
背景技术
米糠油(稻米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合理,油酸和亚油酸比例接近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1∶1的比例,而且米糠油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谷维素、角鲨烯、生育三烯酚等,是一种营养合理的食用植物油。但由于米糠中含有非常活泼的脂肪酶,在适当条件下能在短时间内使米糠中所含脂肪水解成脂肪酸,使得米糠和米糠油由于生产企业间运输和存放,导致生产的米糠毛油酸值很高。同时,由于经过精炼处理,特别是经脱酸处理后,稻米油中的谷维素和总甾醇等的含量降低明显,影响了稻米油的食用价值。
油脂工业中常用的碱炼脱酸和物理脱酸方法用于高酸值米糠油都存在损耗过高的问题,化学精炼还会造成油脂中谷维素等营养成分的大量损失,此外还将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水,污染环境。而目前研究较多的化学催化酯化米糠油脱酸则存在操作过程中温度过高的问题。酶法脱酸是一种新型米糠油脱酸方法。该法利用特定的脂肪酶在一定条件下催化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FFA)与甘油发生酯化反应,使大部分FFA转化成甘油酯,从而降低米糠油中FFA的含量。
针对酶法脱酸工艺,许多科研人员进行了研究并发表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例如:
D.K.Bhattacharyya等人(D.K.Bhattacharyya.Deacidification of high-acidrice bran oil by reesterification with monoglycerides[J].Journal of theAmerican Oil Chemists’Society.1999.76(10):1243-1246)报道了在反应温度210℃和真空条件10mm Hg下,通过控制单甘酯添加量可以将稻米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由9.5-35.0%(w/w)降到0.5±0.10至3.5±0.19%(w/w)。但使用该方法转化后的油脂中存在大量的单甘脂,使用时容易起泡沫。
Sengupta等人(Sengupta R,Bhattacharyya D K.Effect of monoglycerides onenzymatic deacidification of rice bran oil[J].Journal-Oil technologistsassociation of India,1996,28:125-130.)利用脂肪酶(M.meihei)催化稻米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与单甘酯反应,通过控制单甘酯添加量可以将稻米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由8.6%~16.9%降到2%~4%。但是需要添加一定量的单甘脂才能降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李桂华等人(李桂华等,高酸价米糠油酯化脱酸的研究[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2(1):36-38.)报道了化学酯化降低稻米油酸价的方法。但由于使用化学酯化,导致该方法需要高温条件并催化剂容易残留。
王世让等人(王世让等.高酸值油脂酯化脱酸新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3):252-255.)在2MPa充氮的反应釜内对高酸值米糠油进行预酯化处理,预酯化温度180℃、时间4h,在此条件下米糠油的FFA从20.5%降到13.8%;然后得出2MPa充氮条件下固定化脂肪酶酶法酯化脱酸反应的最优条件:酯化温度55℃,甘油添加量为0.31g,酯化时间8h,固定化脂肪酶添加量为油重5%,干燥剂添加量为油重1.5%,在此条件下米糠油的FFA由13.18%降至2.12%。该文献提供了一种原料的预处理工艺,但该方法通过高温加压实现,预处理条件要求高,效率偏低。
US4698186公开了一种降低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以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催化降低了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但该方法使用了甲醇,阳离子交换树脂等辅助材料,不适合油脂加工和工业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32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备安丝菌素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物转化丙烯醛合成丙烯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