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防欺诈来电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53666.X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4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陆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12 | 分类号: | H04W12/1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004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欺诈 来电显示 功能 电子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欺诈来电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话诈骗很多,各种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让人防不胜防。为了尽量避免不法分子利用来电、短信等方式进行骗取话费、银行账号等危害世人的犯罪行为,现有防范电话诈骗的解决方案大部分采用的是基于中国电信7号信令码流级分析技术实现。此方案需要接入电信核心网,对数据进行码流级分析,系统对软硬件处理能力要求过高,系统平台负荷过大,实时性能差,待系统处理完数据发现诈骗电话到提醒用户上的时间过长,无法及时提醒用户。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欺诈来电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SNS网络技术的手机防欺诈来电显示信息的方法,其中,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当手机有来电或短信时,对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与手机存储的电话号码进行比较,判断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与手机存储的电话号码是否相同;
步骤b.若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与该手机存储的其中一电话号码相同,则无动作;
步骤c.若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与该手机存储的电话号码不相同,则将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发送至SNS网络服务器;以及
步骤d.于SNS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搜索与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有关的信息,并将搜索到的与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有关的信息传送至手机;
步骤e.接收与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有关的信息,判断并显示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是否为欺诈号码。
较佳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NS网络技术的手机防欺诈来电显示信息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e中还包括:
步骤e1:若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为欺诈号码,则弹出警报信息及与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有关的信息的链接;
步骤e2:若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不是欺诈号码,则显示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的信息。
较佳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NS网络技术的手机防欺诈来电显示信息的方法,其中,所述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的信息包括来电人姓名、单位名称或地址。
较佳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NS网络技术的手机防欺诈来电显示信息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中于SNS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搜索与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有关的信息主要是通过API接口对SNS网络服务器进行访问搜索。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NS网络技术的手机防欺诈来电显示信息的方法,结合SNS网络技术实时显示诈骗号码及其信息,提示人们警惕可能存在的诈骗行为,手机用户可凭借掌握的信息谨慎决定是否接听陌生来电,有效避免了接听到诈骗电话或短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NS网络技术的手机防欺诈来电显示信息的方法,结合SNS网络技术实时显示诈骗号码及其信息,提示人们警惕可能存在的诈骗行为,手机用户可凭借掌握的信息谨慎决定是否接听陌生来电,有效避免了接听到诈骗电话或短信。
其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NS网络技术的手机防欺诈来电显示信息的方法,所述SNS网络技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该SNS网络技术服务器提供相应权限给手机用户,令其可访问电话号码信息、单位及个人信息的数据库,现今SNS网络技术快速发展,SNS网络技术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已累计了大量各类信息。
本发明所述手机通过API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即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对SNS网络服务器进行访问搜索。
又,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当手机有来电或短信时,对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与手机存储的电话号码进行比较,判断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与手机存储的电话号码是否相同;
步骤102.若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与该手机存储的其中一电话号码相同,则无动作,用户可直接接听来电或查看信息;
步骤103.若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与该手机存储的电话号码不相同,则将该来电号码或短信号码发送至SNS网络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36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户感知评估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智能家电系统和智能家电的接入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