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压延的合金性材料及制备合金性材料薄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53885.8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4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丁明锦;李学武;曾宪垣;朱键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长丰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67/02;C08L23/12;C08L51/00;C08L5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戴建波;朱本利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延 合金 材料 制备 薄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压延的合金性材料及制备合金性材料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结晶性材料熔融强度低,压延引出下垂,无法正常生产。目前结晶性材料(如PET、PE、PP等)的薄膜产品,均采用流延法生产,此类膜产品的耐温性和二次加工受热均匀性较差,厚度不均匀。且生产领域中采用压延法的较少。单独的结晶性材料如PET、PP、PE的熔融强度低而导致压延时无法剥离,牵引成膜,这是材料本身特性决定的。
中国专利200910139070.4专利中聚烯烃压延所制得的薄膜中加入了可塑剂、弹性体,这措施一方面提高了产品的柔软性,而另一方面却降低了制品的耐温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压延的合金性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制备合金性材料薄膜的方法。
一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压延的合金性材料,按重量份数计,每100份包括下述组分: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增强助剂为MBS和/或ABS。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其进一步包括0.1~10份的润滑剂。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润滑剂选自如下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硬脂酸、硬脂酸盐、蜡类。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其进一步包括0.1~10份的抗氧剂。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抗氧剂为1010和/或1076。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其进一步包括0.1~5份的抗紫外吸收剂。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抗紫外吸收剂为UV-531和/或P助剂。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其进一步包括0.1~50份的填充剂。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填充剂选自如下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碳酸钙、云母、高岭土、滑石粉。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其进一步包括0~50份的着色剂。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合金性材料薄膜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PE、PP、UPE、PET、MBS、ABS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按比例混合,加入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放入捏合机中,于低温混炼均匀,以得所需的各种合金材料;
(2)将步骤(1)所得的合金材料按比例添加润滑剂、抗氧剂、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填充剂,进行胶炼,得到胶料;
(3)将步骤(2)胶炼过的胶料依次经过120℃—180℃的轧轮机A、100℃—150℃的过滤机、130℃—160℃轧轮机B、160℃—210℃四辊压延机、厚度控制在0.05—0.65mm,成型为热熔胶布;
(4)经过引取、压花、冷却定型和卷取,获得所需薄膜、片材。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5),对步骤(4)所制得的薄膜、片材进行二次加热贴合或压纹的再加工工艺。
本发明主要是将单一结晶性材料进行共混改性,得到合金性材料,再添加润滑剂等,使得结晶性材料能够运用传统的压延工艺制造出薄膜和片材;其能提高材料的熔融强度,解决熔融状态下粘辊轮的弊端,从而达到用传统压延工艺能正常生产各种薄膜和片材;另外,本发明不添加可塑剂,弹性体,因而保证合金材料具备优秀的耐温性能;同时本发明所使用的材料不含有卤素成分,对环境无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7以及比较例1-3的组成如表1所示。
实施例1-7以及比较例1-3的物理性能如表2所示。
其中,实施例1中制备合金性材料薄膜的步骤如下:
通过捏合机对结晶材料合金处理;通过万马力合金材料、抗氧剂、填充剂胶炼;通过轧轮机A再一次均匀炼胶;通过过滤机过滤杂质;通过轧轮机B使胶料保温上料压延机;通过压延机抽出所需厚度薄膜片材;按所需压花纹;通过冷却对薄膜片材定型;卷取成品。
表1
表2
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发明的范围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长丰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长丰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38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连接器搪锡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钒钛类焊接用钢热轧盘条的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