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区负荷状态的检测方法及通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53981.2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4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涛;赵骁飞;任小锋;刘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8 | 分类号: | H04W24/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区 负荷 状态 检测 方法 通信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小区负荷状态的检测方法及通信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获取在第一时间间隔内小区的N个用户设备各自占用的空口资源数量,N为正整数;根据N个用户设备各自占用的空口资源数量,获取N个用户设备中至少一个参考用户设备的可用空口资源数量,参考用户设备的可用空口资源数量为参考用户设备在第一时间间隔内可使用的空口资源数量;根据至少一个参考用户设备的可用空口资源数量获取至少一个参考用户设备的可用速率;根据至少一个参考用户设备的可用速率确定小区的负荷状态,通过至少一个参考用户设备的可用速率确定的小区的负荷状态能够有效的反映小区内的用户体验,因此能够准确判断小区的负荷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区负荷状态的检测方法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带动移动总流量的迅速扩大,快速增长的流量让运营商急迫的需要检测小区拥塞并进行对应的小区拥塞管理。
用户面拥塞管理(英文全称为:User Plane Congestion Management,缩写为:UPCON)协议中提到了用户角度的拥塞和资源角度拥塞两种不同的拥塞概念,但小区负荷状态的具体含义以及如何计算并没有规定,其基本思路是通过资源拥塞控制来解决用户拥塞感受。
资源型小区负荷状态是基于小区中相关资源的利用率来判断小区负荷状态,当小区资源利用率达到指定的门限值后,判定小区负荷状态为正常、拥塞或者过载,然而,基于资源型小区负荷状态不能直接反映用户体验。请参阅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个周期内小区各用户带宽占用的统计分布示意图,从图1可以看出,小区的资源主要被用户1占用,此时所有用户的带宽需求都得到了充分满足,体验都很好,但由于资源利用率为95%,已经超过过载门限,小区进入过载状态,因此,基于资源利用率的小区负荷状态不能有效的反映用户的体验。
体验型小区负荷状态基于用户的体验进行小区负荷状态判决,从管道的角度,目前用户体验主要由用户的实际速率体现,包括:统计小区内的用户在一个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速率的平均值,该实际速率的平均值等于在该统计周期内小区总流量除以小区激活用户数,且若该平均值小于预先设置的过载门限,则确定小区负荷状态为过载,若该平均值大于或等于该预先设置的过载门限,且小于预先设置的拥塞门限,则确定小区负荷状态为拥塞,若该平均值大于或等于该预先设置的拥塞门限,则确定小区负荷状态为正常。由于小区内用户的实际速率的平均值由小区总流量及小区激活用户数决定,小区总流量会受实际用户业务需求的影响,如果用户只是在进行小流量的即时通讯(英文全称为:InstantMessenger,缩写为:IM)业务,则用户的实际速率总是会很小,与小区的状态无关,用户数越多,用户的实际速率的平均值就越小,当大部分用户只是在线进行小流量业务时,小区内用户的实际速率的平均值就会很小,可判定小区负荷状态为过载,但此时用户的实际体验很好,因此,现有技术中对于小区负荷状态的判断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负荷状态的检测方法及通信设备,能够更准确的判断小区的负荷状态。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区负荷状态的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在第一时间间隔内小区的N个用户设备各自占用的空口资源数量,所述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N个用户设备各自占用的空口资源数量,获取所述N个用户设备中至少一个参考用户设备的可用空口资源数量,所述参考用户设备的可用空口资源数量为所述参考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内可使用的空口资源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参考用户设备的可用空口资源数量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参考用户设备的可用速率;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参考用户设备的可用速率确定所述小区的负荷状态。
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参考用户设备的可用空口资源数量满足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39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