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吸收温室气体CO2的低共熔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55601.9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2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艾宁;李桂花;陈燕飞;邓东顺;王家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吸收 温室 气体 co2 低共熔 离子 液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室气体CO2溶剂吸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吸收温室气体CO2的低共熔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迅速增加,是导致气候变暖,是当今最为显著的环境问题之一。CO2在大气中含量髙,寿命长,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且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应当作为温室气体削减的重点。在21世纪,化石燃料将继续主导热力和电力生产,其CO2排放量仍将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3以上。电厂烟道气是CO2长期稳定集中的排放源,捕集回收其中的CO2不仅是最直接有效的减排手段,还可以将分离出的CO2用作化工生产中的宝贵碳源。电厂烟道气气体流量非常大、CO2分压较低、出口温度较高(500MW粉煤电厂烟道气流量65000kmol/h,温度50℃,压力101.3kPa,CO2占15%),CO2捕集分离成本高,对化工分离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溶剂吸收法分离效果好,可得到较纯的CO2,且技术可靠、易于实施,是近阶段最切合实际的捕集方法。目前,用于脱碳的物理溶剂吸收能力低,化学溶剂加热解吸能耗大,均不理想;而且,减排CO2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绝不能在捕集过程中引发新的环境问题,有机溶剂对设备的腐蚀及其挥发造成的二次污染等问题需要关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绿色、高效的吸收剂。室温离子液体(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RTIL)具有非挥发性、高稳定性、结构可设计性等诸多优点,CO2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普遍高于氮气、氧气、乙烷等其他气体。作为新兴的绿色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CO2取得了一定进展,已展现出捕集CO2的应用潜力。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离子液体的制备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2)离子液体的粘度较大,不利于CO2的吸收。
将固体有机分子和特定的离子型化合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室温下呈液体状态的低共熔混合物,即低共熔离子液体。低共熔离子液体中既含有离子成分,也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分子,同样具备蒸气压低、导电性高、化学性质稳定、零饱和蒸气压和室温呈液态等离子液体的优点,而且制备原料成本低廉、易生物降解、无环境副作用。Li等报道了尿素氯化胆碱低共熔离子液体,并进行了吸收CO2的研究。Leron等研究了丙三醇氯化胆碱和乙二醇氯化胆碱低共熔离子液体对CO2的吸收性能。Franciscoa等研究了CO2在乳酸氯化胆碱低共熔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现有的胆碱类低共熔离子液体吸收CO2的方法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吸收率较低,且低共熔离子液体的合成原料均为常见的化合物,为降低成本、提高吸收率、便于物性研究,需要拓展低共熔离子液体合成原料的来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胆碱类低共熔离子液体吸收温室气体CO2的方法的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吸收率较低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吸收率较高的新型胆碱类低共熔离子液体吸收温室气体CO2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吸收温室气体CO2的低共熔离子液体,包括氢键基体化合物与氯化胆碱,氢键基体化合物与氯化胆碱之间的摩尔比(2-4:1)。
一种低共熔离子液体的制备工艺,将氢键基体化合物与氯化胆碱按摩尔比(2-4:1)混合,于50℃-70℃水浴温度下混溶,然后将温度升高至90℃-95℃干燥0.5h-3h,最后将液体转移至旋转蒸发器中在65℃~75℃下旋转蒸发1.5h-3h,得到低共熔离子液体。
一种低共熔离子液体的应用,将其应用到吸收温室气体CO2,吸收温室气体CO2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氢键基体化合物与氯化胆碱按摩尔比(2-4:1)混合,于50℃-70℃水浴温度下混溶,然后将温度升高至90℃-95℃干燥0.5h-3h,最后将液体转移至旋转蒸发器中在65℃~75℃下旋转蒸发1.5h-3h,得到低共熔离子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56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