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高产栽培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756619.0 申请日: 2013-12-26
公开(公告)号: CN103704000A 公开(公告)日: 2014-04-09
发明(设计)人: 董金锋 申请(专利权)人: 董金锋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C2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50101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玉米 高产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玉米栽培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玉米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玉米栽培技术,其大多包括选种、拌种、播种及田间管理等方法,一般选用高产优质杂交新品种:选用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高,抗病性较强、生育期适中、植株紧凑或半紧凑的高产优质杂交新品种。适时早播:气温稳定通过7~8℃时为玉米适宜播种期。一般来说,沿江河谷、浅丘平坝地区在3月1~5日播种,400米以上的中低山区在3月5~15日播种,800米以上高山区在3月20~25日播种。

拌种,进行种子处理,催芽播种,方法一般是:选用纯度高、净度好、籽粒饱满的种子。播前晒种2~3天,用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50~55℃温水浸泡2-3小时,捞起滤干,保持在20℃以上温暖的地方催芽至粉嘴即可播种。

播种及田间管理的方法一般是:1、施肥,玉米施肥重点是底肥和攻苞肥,看苗巧施苗肥和拔节肥。亩用35%复混肥30公斤或50%的BB肥20~25公斤,另加人畜粪水1500公斤,在重酸性和石灰性土壤每亩加锌肥1.5公斤作底肥。移栽时施好定根肥,移栽后在5叶期亩用500公斤清粪水加3公斤碳铵混施作苗肥;6~7叶时亩施人畜粪水500公斤加尿素10公斤作拔节肥,10-11叶大喇叭口期亩用人畜粪水1500公斤加尿素15~20公斤作攻苞肥。发现脱肥早衰地块可酌情亩用尿素5公斤作粒肥,或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加尿素500克叶面喷施。

目前的这种栽培方法,其提高产量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高产栽培方法,其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玉米高产栽培方法,包括拌种、种肥同播、田间管理的方法,所述拌种的方法具体是:

每亩使用10%吡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0毫升、2亿/株的胶冻样芽孢杆菌液体菌剂30毫升拌种;

种肥同播的方法具体是:

采用种肥同播技术,每亩地使用施用控释肥40公斤、含核苷酸有机肥20公斤,肥料播在种子下方10公分处;

所述的田间管理的方法具体包括:

A、3-6叶期:

每亩使用0.5%香菇多糖水剂50克、2亿/株的胶冻样芽孢杆菌液体菌剂60ml和全营养肥20-20-20+TE配方40g进行叶面喷施,间隔5-7天,连续喷施2次;

B、玉米6-8叶期:

每亩使用全营养肥17-17-16+TE配方35g、速溶硼肥30g、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8g和甲哌鎓25g进行叶面喷施。

控释肥是NPK配方25-7-8,控释10个N,添加微量元素锌的水溶性控释肥。

含核苷酸有机肥的有机质≥45%。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的拌种方法,可以提升发芽率、苗齐、苗壮、根系旺,同时,防治金针虫、飞虱等,降低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几率。

采用种肥同播技术,减少劳动量。玉米主要生长季节气温高、降雨多,易造成肥料分解和流失,采用控释肥可有效减少养分流失,实现精准施肥,保证后期不脱肥。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加玉米吸水吸肥性能、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抗倒伏能力。

3-6叶期的栽培方法可增加玉米植株活性、均衡营养、减少花白叶,防除玉米病毒病危害。

玉米6-8叶期的栽培方法可以使得玉米均衡营养、增加叶片光合作用、提升长势、减少秃尖、增加结实;同时控制玉米穗位高度,达到抗倒伏的目的。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管理,不但保证了玉米的质量,而且能够提高其产量8%~17%,每亩玉米产量增产100斤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当地适宜种植的高产品种。

2、种子拌种:

每亩使用10%吡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0毫升、2亿/株的胶冻样芽孢杆菌液体菌剂30毫升拌种,提升发芽率、苗齐、苗壮、根系旺,同时,防治金针虫、飞虱等,降低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几率。

3、种肥同播:

采用种肥同播技术,减少劳动量。每亩地使用施用控释肥(NPK配方25-7-8,控释10个N,添加微量元素锌)40公斤、含核苷酸有机肥(有机质≥45%)20公斤,肥料播在种子下方10公分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金锋,未经董金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66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