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57406.X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7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S·比洛特;P·法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15/00 | 分类号: | F02N15/00;F02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动装置,所述起动装置包括壳体和用于接通电流的继电器,以及包括继电器壳体,所述继电器壳体固定在起动装置的壳体上。
背景技术
从DE102009045281A1中已知一种起动装置,所述起动装置具有用于接通电流的继电器。为了阻隔在接通时在继电器内出现的噪声,规定继电器具有隔音护套,所述护套像软管一样套装在继电器壳体上面。
从DE102009045281A1中同样已知一种起动装置,所述起动装置具有用于接通电流的继电器。在起动装置壳体与继电器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在其内侧具有隔音层。该隔音层是位于支撑体206与继电器壳体之间。因此所描述的两个起动装置都具有降低空气声的措施。
发明内容
与所描述的两个起动装置相比,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主题具有一个优点:继电器壳体在中间插入有器件的情况下固定在起动装置的壳体上,其中所述器件为此是一种弹性高于继电器壳体且弹性高于起动装置壳体的材料,由此与在开篇时所描述的起动装置相比,固体声的传播效果更差。作为替代方案,所述器件的材料也可以具有比继电器壳体的材料更高的内阻尼以及具有比壳体的材料更高的内阻尼。弹性和内阻尼这两种特性可以通过同一种材料实现。
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到其它优点。如果器件此外由通过紧固件固持在起动装置壳体上的夹持装置壳体容纳,则可以在夹持装置壳体与继电器壳体之间传递固持力。此外以特别优选的方式规定,器件至少在一个分段内具有环形圆柱形的形状。由此可以将通常为圆柱形的继电器壳体容纳在所述分段的内圆周上并尽可能地固持在圆周上。如果该分段与沿轴向设置在夹持装置壳体的固持法兰与继电器壳体之间的法兰分段连接,则可以增大夹持装置壳体与器件之间的表面以及器件与继电器壳体之间的表面,由此使潜在的固持面保持尽可能地大。如果器件具有模制的管接头,则该管接头可以容纳继电器壳体的模制的管接头。由此可以良好地引导继电器壳体穿过器件以及在器件内对其进行导向。此外,由此还可以在夹持装置壳体的中央孔内对器件的模制管接头进行导向,进而最后可以再次良好地对具有模制管接头的继电器壳体进行导向。按照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规定,夹持装置壳体是用于器件的铸型或器件硫化在支撑装置内或优选通过压配合嵌入。通过将夹持装置壳体用作铸型,同样可以节省铸型部件,因为为此可以使用夹持装置壳体。硫化会导致,器件最终自固持在夹持装置壳体内。如果器件优选通过压配合嵌入夹持装置壳体内,则器件同样也自固持。自固持的优势在于,生产过程中在进行处理时不会轻易地发生掉落。如果夹持装置壳体通过螺纹连接与起动装置的壳体连接在一起,则在这两个元件之间形成特别可靠的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中所示的实施示例更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附图中:
图1以纵剖视图示出了起动装置,
图2示出了夹持装置壳体、器件和继电器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纵剖视图示出了普遍已知的起动装置10。在该起动装置中以已知的方式通过操纵、也就是给继电器线圈(即吸引线圈13和固持线圈16)通电来拉动继电器衔铁19,由此拨叉22围绕一个旋转点摆动并且使啮合传动机构25啮合到这里未示出的内燃机齿圈中。安装在壳体内的驱动电机31用于驱动小齿轮28,所述驱动电机借助没有详细示出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34向小齿轮28传递驱动力矩。
在图2中示出了起动继电器40的放大图。该起动继电器40在其右半部分的区域中具有已熟知的开关元件43。已经提过的线圈,吸引线圈13和固持线圈16容纳在继电器壳体46之内。该继电器壳体46首先具有圆柱形的外壁49,并且该外壁是起动继电器40的磁回路的一部分。在轴向方向并且背向开关元件43有壳体底部52优选以直角与圆柱形的外壁49连接,所述壳体底部基本上具有环形圆柱形的形状。可选的管接头55在壳体底部的径向内端部与壳体底部5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574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