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高频振动棒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0531.1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5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双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6B1/02 | 分类号: | B06B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2 | 代理人: | 翟中平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高频 振动 驱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具有良好散热性和防振功能,又具有可靠密封功能的内置高频振动棒驱动器,属高频振动棒驱动器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CN201524653U、名称“高频振动棒埋入式仓壁振动器”,由高频振动棒、弯管、地脚螺栓、电缆、变频机和支架构成,其特征是:高频振动棒的头部上下交错埋入料仓上部和下部的物料之中,其头部内装有高频振动电机,高频振动棒的尾部软管插入弯管内,弯管的外壁与料仓壁相固连;变频机装在支架内,并通过电缆与高频振动棒内的高频振动电机相连接,支架通过地脚螺栓与料仓的侧壁相连接。其不足之处:采用变频机驱动振动棒,不仅体积大,不便于振动棒的操作,而且不具有高频驱动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既具有良好散热性和防振功能,又具有可靠密封功能的内置高频振动棒驱动器。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1、驱动器电路板安装在两块过渡板上且位于铝壳散热壳体内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两块过渡板悬接在铝壳散热壳体内,将驱动器电路板固定在两块过渡板上避免了外部振动对驱动器电路板的直接冲击,起到了对驱动器电路板的保护作用。2、铝壳散热壳体壳面为放射状散热片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该放射装散热片能够有效地将驱动器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放射散热片散发到空气中,确保了驱动器电路板的工作温度处于所需的温度范围内。3、铝壳散热壳体外装有防震圈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该防震圈能够有效地缓释铝壳散热壳体碰撞或着地时所产生的冲击力,既避免了对铝壳散热壳体的损坏,又避免了铝壳散热壳体传导对驱动器电路板的冲击。
技术方案:一种内置高频振动棒驱动器,由驱动器电路板、安装过渡板、散热铝壳、开关、左端连接法兰和右端连接法兰组成,驱动器电路板安装在两块过渡板上且位于铝壳散热壳体内,铝壳散热壳体壳面有放射状散热片,进线电缆通过左端连接法兰及位于左端连接法兰上的控制开关与驱动器电路板连接,驱动器电路板的出线电缆穿过右端连接法兰出线管嘴,振动棒橡胶管套在右端连接法兰出线管嘴上。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由于本申请的高频驱动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和防振性,有效地避免了外力对驱动器电路板的损坏,确保了驱动器电路板的可靠工作;二是密封性能好,避免了水、汽的侵入,满足了高频驱动器所需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内置高频振动棒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2。一种内置高频振动棒驱动器,由驱动器电路板13、安装过渡板12、散热铝壳2、开关4、左端连接法兰5和右端连接法兰6组成,驱动器电路板13安装在两块过渡板12上且位于铝壳散热壳体2内,铝壳散热壳体2壳面有放射状散热片,进线电缆1通过左端连接法兰5及位于左端连接法兰5上的控制开关4与驱动器电路板13连接,驱动器电路板13的出线电缆7穿过右端连接法兰6出线管嘴,振动棒橡胶管9套在右端连接法兰6出线管嘴上。橡胶管9同右端连接法兰6采用轴用锁紧箍8固定。驱动器开关4为信号控制开关,外加透明防水橡胶套3保护。铝壳散热壳体2外装有防震圈11和14。左端连接法兰5和右端连接法兰6端有防水垫圈10)和15且同铝壳散热铝壳体2固定。铝壳散热壳体2为圆柱状结构或矩形方状结构。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双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双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05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