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即时玻璃纤维烘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0900.7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4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孔繁麟;孔祥银;张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繁华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02 | 分类号: | B29C35/02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王瑾 |
地址: | 325024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即时 玻璃纤维 烘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即时玻璃纤维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挤出机,主机是挤塑机,它由挤压系统、传动系统和加热冷却系统组成。挤压系统包括螺杆、机筒、料斗、机头和模头,塑料通过挤压系统而塑化成均匀的熔体,并在这一过程中所建立压力下,被螺杆连续的挤出机头经冷却后加工成玻璃纤维(以下简称玻纤)。由于玻纤中含水分比较多通常需要将其烘干。目前现有的技术烘干玻纤不能即时使用,为了减少成本需要将玻璃纤维整理成一大卷,置放在专用烘干设备中烘干6个小时左右,才能进行下一步加工使用,而这样的烘干设备比较贵,增加了生产成本;烘干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加热温度一般为120-130度,加热烘干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玻璃纤维烘干是采用一大卷玻璃纤维以前烘干,烘干时间长、烘干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即时玻璃纤维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即时玻璃纤维烘干装置,包括套管,所述的套管一端为封闭式结构,另一端设有供玻璃纤维插入的通孔,所述的套管外设有能对套管加热的加热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加热装置套设于套管外,所述加热装置的长度为套管长度的1/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的长度为套管长度的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加热装置为加热板,所述的套管放置在加热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半封闭式装置,当加热装置工作的时候,水蒸气会随着不封闭部分流出,不会使玻纤二次吸水,而且由于套管内加热温度更高使得产品的加工质量更好,同时采用套管可以即时为玻璃纤维加热,不需要等到玻璃纤维足够多的时候才进行加热,烘干时间随着生产活动而调节,节省玻纤烘干时间,并且加热装置结构简单、价格比其他烘干设备低,减少了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玻纤的预热后热量损失比从烘箱预热后热量损失小,进而提高产品相关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右视图。
图中,1、套管;11、通孔;2、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结合图2所示,一种即时玻璃纤维烘干装置,包括套管1,所述的套管1一端为封闭式结构,另一端设有供玻璃纤维插入的通孔11,所述的套管1外设有能对套管1加热到160-240度的加热装置2,具体的说,所述的加热装置2加热温度在200度左右(本实用新型所指的温度均是指摄氏度),这样即不会影响玻璃纤维的质量和套管的性质,同时又能快速的使玻璃纤维内的水蒸发。所述的加热装置2套设于套管1外,所述加热装置2的长度为套管1长度的1/2-1。具体的说,所述加热装置2的长度为套管1长度的2/3。加热装置的长度略短于套管,再不影响产品烘干的前途下有效的降低了设备成本。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加热装置2也可以为加热板,所述的套管放置在加热板上。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装置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封闭式装置,当加热装置工作的时候,水蒸气会随着不封闭部分流出,不会使玻纤二次吸水,而且由于套管内加热温度更高使得产品的加工质量更好,同时采用套管可以即时为玻璃纤维加热,不需要等到玻璃纤维足够多(原先在待加热的玻璃纤维是本实用新型待加热玻璃纤维的1000倍之多时才统一用于加热)的时候才进行加热,烘干时间随着生产活动而调节,节省玻纤烘干时间,并且加热装置结构简单、价格比其他烘干设备低,减少了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玻纤的预热后热量损失比从烘箱预热后热量损失小,进而提高产品相关质量。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繁华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繁华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09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邮件发送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规则集编排处理方法、装置及集群数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