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沉淀池集水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1874.X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0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许洲;刘超;王增伟;蔡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友联竹园第一污水处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马育麟 |
地址: | 20012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 集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淀池集水槽,尤其是一种浮球抗浮结构的沉淀池集水槽,属水处理设施技术领域,可应用于带有集水槽的平流沉淀池中。
现有平流沉淀池出水槽为指型集水槽,集水槽上采用均布的三角堰或均布的孔口出流。水池空池进水时,当水位从集水槽底逐渐上升到出水堰口的过程中,由于巨大的浮力作用于狭长的指型集水槽底部,容易造成集水槽上浮变形。因此,在沉淀池设计时,为了有效防止集水槽扭曲变形,会在集水槽底部间隔开孔,这样可抵消空池进水过程中集水槽所受的巨大浮力对其冲击作用的影响。但是,开孔后的沉淀池水流除了会从集水槽出水堰板两侧堰口流入集水槽,部分含有大量悬浮物的池水会从集水槽底部减压孔处涌入集水槽,造成沉淀池出现“短流”现象,影响沉淀效果,降低出水水质。此外,在低流量时,沉淀池液位相对较低,经开孔的集水槽出水堰口往往出水不畅,主要表现为出水量小甚至不出水,从而导致池面浮渣滞留情况出现。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在满足集水槽减压抗浮作用时易造成“短流”现象及低流量时集水槽出水堰口出水不畅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既能减压抗浮,又能消除因集水槽底开孔而造成的“短流”现象,并且在低流量时可有效缓解集水槽出水堰口出水不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沉淀池集水槽,包括集水槽,减压孔,出水堰板,紧固螺栓,浮球,密封块,支撑杆和连杆,所述浮球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穿过减压孔并与密封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定位杆,定位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水槽内壁侧,另一端设有穿伸孔,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穿伸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球设为偶数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球设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球对应设于集水槽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减压孔与所述密封块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浮球联动控制集水槽底部减压孔处进水量,安装在集水槽底部所述减压孔下的密封块受到所述双浮球的带动能自动开启或关闭,所述密封块与垂直安装的支撑杆焊接固连,所述支撑杆穿过水平定位杆一端的穿伸孔与连杆固连,所述定位杆另一端固定在集水槽内壁上,所述连杆左右两端各与一个浮球固连,形成双浮球结构,其结构稳定,两侧受力平衡,密封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浮球联动控制集水槽底部减压孔处进水量,安装在集水槽底部所述减压孔下的密封块受到所述双浮球的带动能自动开启或关闭,所述密封块与垂直安装的支撑杆焊接固连,所述支撑杆穿过水平定位杆一端的穿伸孔与连杆固连,所述定位杆另一端固定在集水槽内壁上,所述连杆左右两端各与一个浮球固连,形成双浮球结构,其结构稳定,两侧受力平衡,密封效果好。
当平流沉淀池进水时,通过集水槽底部的所述减压孔,一部分水流进入集水槽,以保证集水槽有效的抗浮减压效果。当液位上升过程中,水体对所述双浮球产生向上浮力作用,当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时,所述双浮球受力上浮,并通过所述连杆及支撑杆带动所述密封块向上运动,直至所述减压孔关闭,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这样既能消除“短流”现象提高沉淀效果,在低流量时,由于所述双浮球结构质量小,其浮力仍然会大于其自身重力,所述密封块继续处于关闭状态,沉淀池液位不会因部分池水从所述减压孔涌出而明显下降,从而使得集水槽出水堰口能正常出水。
当沉淀池需要放空时,沉淀池液位持续下降,所述双浮球浮力迅速减小,在其自重作用下带动所述密封块向下运动,所述减压孔开启,集水槽内存水可通过所述减压孔迅速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既能减压抗浮,又可消除“短流”现象,能显著提高出水水质,而且减压孔的自动关闭,能够平衡集水槽内外液位,在进水流量波动时可有效缓解由于集水槽底部开孔,造成集水槽出水堰口出水不畅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常水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池放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水槽,1‑1.减压孔,1‑2.出水堰板,1‑3.紧固螺栓,2‑1.一号浮球,2‑2.二号浮球3.密封块,4.支撑杆,5.定位杆,5‑1.穿伸孔,6.连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友联竹园第一污水处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友联竹园第一污水处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18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氯异氰尿酸脱水抽滤装置
- 下一篇:均衡净态快速沉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