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焊料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2714.7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4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饭田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5K3/34 | 分类号: | H05K3/34;G01M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料槽。
在印刷电路板的钎焊中广泛地使用在收纳有熔融的焊料的焊料槽上浸入印刷电路板的方式的波峰钎焊。然而,在持续使用期间,会在焊料槽中产生焊料所导致的腐蚀。近年,在推进普及的无铅焊料的情况下,与以往的锡铅共晶焊料相比,基于各种原因而存在不锈钢的焊料槽容易发生腐蚀的问题。故而采取了延迟腐蚀的产生时期、减慢腐蚀的进行速度的对策。然而,还未发现根本性的对策。
为了防止焊料槽被腐蚀而导致焊料向外部流出的情况,使用具有内槽和外槽的双重构造的焊料槽。在这种焊料槽中,为了检测焊料的泄漏,本申请人提出了专利文献1所述的焊料泄漏检测装置。专利文献1所述的焊料槽具有供熔融焊料贮存的导电性的内部槽和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在内部槽的外侧的导电性的外部槽。在内部槽与外部槽之间配置形成规定间隔且具有电绝缘性的电绝缘体部。并且设置用于检测内部槽与外部槽之间的导电性因泄露的焊料而变化的情况的泄漏检测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967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检测出了内槽和外槽因泄漏的焊料而短路的情况。因而,在内槽和外槽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需要利用绝缘构件使内槽和外槽两者之间绝缘。若使用比较廉价的玻璃纤维作为绝缘构件,则难以将重量达到几百公斤的内槽牢固地支承于外槽,从而存在稳定性不良的问题。另一方面,只要使用绝缘子、陶瓷等牢固的绝缘构件,就能够比较稳定地支承内槽。然而,绝缘子、陶瓷等是难以处理的材料,也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
因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检测焊料的泄漏并能够将内槽牢固地支承于外槽的焊料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焊料槽包括:
导电性构件的内槽,其用于收纳熔融焊料;
导电性构件的外槽,其以与上述内槽之间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保持内槽;以及
检测电极,其从外槽向间隙突出,且与外槽电绝缘;
检测内槽和外槽中的至少一者与检测电极之间的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内槽和外槽借助金属制的构件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内槽和外槽借助金属制的构件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设置使上述检测电极与上述外槽之间电绝缘的绝缘构件,上述绝缘构件的高度形成为与上述外槽的内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外槽的底部在高度方向上倾斜,上述检测电极设置在上述外槽的低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设置使上述检测电极与上述外槽之间电绝缘的绝缘构件,上述检测电极相对于上述绝缘构件自如地插入、脱离,使上述间隙经由上述检测电极脱离之后得到的孔而开放。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利用内槽和外槽中的至少一者与检测电极之间的导通来检测焊料泄漏,因而能够利用金属构件将内糟支承于外槽。
图1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焊料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焊料槽主体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对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焊料槽的内槽和外槽进行固定的固定构件的部分组装图。
图4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焊料槽的检测电极的一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焊料槽的检测部的大致线路图。
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具体例,带有在技术方面优选的各种限定。然而,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记载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主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就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焊料槽的结构
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具有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焊料槽的钎焊装置1的截面示意图。钎焊装置1具有焊料槽2、基板输送部(未图示)、投入式加热器(在图1中省略)、泵3以及检测部4。
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具有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焊料槽的钎焊装置1的截面示意图。钎焊装置1具有焊料槽2、基板输送部(未图示)、投入式加热器(在图1中省略)、泵3以及检测部4。
焊料槽2具有内槽11和外槽16的双重构造。内槽11收纳有熔融焊料5。熔融焊料5被收纳至内槽11的上部附近,示出有熔融焊料液面5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27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箱装置
- 下一篇:一种UV硅胶封装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