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变进气歧管气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3329.4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9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泰瑞·皮埃尔·查尔斯·马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嘉帕拉斯特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D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 31263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20132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歧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可变进气歧管气道结构。
背景技术
进气歧管位于节气门与引擎进气门之间,空气进入节气门后,经过歧管缓冲后,空气流道就在此“分歧”了,即空气进入进气歧管后,经进气歧管内的各个气道分配到各个气缸中,对应引擎汽缸的数量,如四缸引擎就有四道,五缸引擎则有五道,将空气分别导入各汽缸中。
而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转速范围非常宽广,在整个工作转速范围内,各工况所需的进气量是不相同的,为更好的提高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输出性能,通常是通过改变气道的长度来实现,在低速时,利用长进气气道进气,获得较好的低速高扭矩特性,而在高速时,开启短气道,获得高速高功率特性,以满足高速时的进气要求。
传统的进气歧管气道结构复杂,成产成本高,并且其通过一阀片的转动来实现长进气气道和短进气气道之间的切换,而阀片的转轴设置在阀片的中部,因此,阀片在转动后,其本身还会处于气道中,增加了进气阻力,降低了进气效率,进而降低了发动机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变进气歧管气道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变进气歧管气道结构,包括气道出口、长进气气道、短进气气道以及可转动的阀片,所述长进气气道的一端以及短进气气道的一端均与进气歧管的入气口连通,所述长进气气道的另一端与短进气气道的另一端汇聚至所述气道出口,两者在汇聚处具有一公共壁体,所述阀片呈舌状,其具有一头端以及尾端,所述头端通过一转轴紧贴设于所述公共壁体旁。
所述公共壁体上设有可供所述阀片的头端转动的凹槽,所述阀片的头端位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阀片从其头端至尾端呈逐渐变薄状。
所述阀片的尾端呈四棱台状。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本低,并且阀片的转轴设置在阀片头端,转动后其本身不会处于气道中,降低了进气阻力,提高了气流的进气效率,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短进气气道导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长进气气道导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阀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一种可变进气歧管气道结构,包括气道出口110、长进气气道120、短进气气道130、转轴140以及阀片150。
长进气气道120的一端以及短进气气道130的一端均与进气歧管的入气口连通,长进气气道120的另一端与短进气气道130的另一端汇聚至气道出口110,两者在汇聚处具有一公共壁体160。
如图1-4所示,阀片150具有一头端151以及尾端152,头端151上设有一贯通两侧的轴孔,转轴140穿设于轴孔内,头端151通过转轴140紧贴设于公共壁体160旁。
如图3以及图4所示,阀片150呈舌状,且阀片150从其头端151至尾端152呈逐渐变薄状。
转轴140设置在阀片150的头端151处,且头端151紧贴公共壁体160,这样可以使阀片150在转动后可以作为公共壁体160的一部分,不会在气道中增加进气阻力和影响进气效率。
阀片150可以通过转轴140转动,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如图1所示,尾端152转动至长进气气道120的气道壁,短进气气道130导通,长进气气道120关闭,以满足高速时的进气要求。
当发动机低速运转时,如图2所示,尾端152转动至短进气气道130的气道壁,长进气气道130导通,短进气气道120关闭。
公共壁体160呈不规则的柱状,其上设有可供阀片150的头端151转动的凹槽161,阀片150的头端151位于凹槽161内。
可以理解的是,阀片150的尾端152设计为四棱台状,使得阀片150的尾端152与长进气气道120或短进气气道130是一个面接触,增加了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嘉帕拉斯特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美嘉帕拉斯特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33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