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路桥面径流收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3957.2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0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贾春峰;赵兵;王建辉;周鹏;罗霄霞;高伟;卫高红;王振;李沛沛;马旭文;贺胜义;曾厚波;张凯;白彦赟;文元龙;穆江山;朱二刚;李文辉;贾凡;刘凤;丁一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 |
主分类号: | E01D19/08 | 分类号: | E01D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张水俤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桥面 径流 收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桥面径流水集中收集技术领域,用于桥面径流水(包括雨水和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收集,减少桥面径流对水环境的污染,也可用于防止危险化学品泄漏对水源污染的应急处置中。
背景技术
根据交通部环发184号文件的规定,公路桥梁在经过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二类以上水质的河流时,应安装桥面径流收集系统,目前该收集系统一般均采用PVC材质的收集管线,在实际应用中,桥面径流水携带者泥沙和树枝等杂物一起进入收集管线,收集管线经常发生堵塞,另外,由于排水不畅,冬季PVC收集管线也容易冻裂,不能正常发挥收集系统的应有作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在公路桥面径流水集中收集技术领域的处理系统。
本发明所述的公路桥面径流收集系统由导水管(2)、不锈钢收集槽(4)、固定吊架(3)、沉淀池(5)组成;所述的固定吊架(3)通过膨胀螺栓(1)固定在桥梁防撞墙的外侧;所述的导水管(2)位于防撞墙底部与桥面的结合处,与桥面保持水平,并开口于不锈钢收集槽(4);所述的不锈钢收集槽(4)沿桥梁纵坡布置,为上开口型,置于固定吊架(3)内,在不锈钢收集槽(4)两端由PVC管通入沉淀池(5);所述的沉淀池(5)位于桥两端河道堤坝外。
所述的导水管(2)为PVC材质。
所述的导水管(2)的管径为10cm。
所述的固定吊架(3)呈U形结构。
所述的沉淀池(5)自池底向外分别为防渗层、水泥砂浆层、C20钢筋混凝土层、碎石垫层及素土层。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公路桥面径流收集系统,解决了收集管线材质易老化、冬季易冻裂、管线易堵塞等问题,用于桥面径流水集中收集,可减少桥面径流对水环境的污染,也可用于防止危险化学品泄漏对水源污染的应急处置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公路桥面径流收集系统示意图;1-膨胀螺栓,2-导水管,3-固定吊架,4-不锈钢收集槽。
图2为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5-沉淀池,6-防渗层,7-水泥砂浆层,8-C20钢筋混凝土层,9-碎石垫层,10-素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设计的公路桥面径流收集系统由导水管2、不锈钢收集槽4、固定吊架3、沉淀池5组成;所述的固定吊架3通过膨胀螺栓1固定在桥梁防撞墙的外侧;所述的导水管2位于防撞墙底部与桥面的结合处,与桥面保持水平,并开口于不锈钢收集槽4;所述的不锈钢收集槽4沿桥梁纵坡布置,为上开口型,置于固定吊架3内,在不锈钢收集槽4两端由管径为20cm的PVC管通入沉淀池5;所述的沉淀池5位于桥两端河道堤坝外。
所述的导水管2为PVC材质,管径为10cm,长度为45cm。
所述的固定吊架3为钢制,呈U形结构,厚0.5cm,宽15cm,间隔为5m。
所述不锈钢收集槽4高15cm,宽20cm。
所述的沉淀池5自池底向外分别为涂有防渗涂料的防渗层6、用于抹面的水泥砂浆层7、作为底板的C20钢筋混凝土层8、碎石垫层9及夯实的素土层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未经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39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腐蚀水煤气压力管道
- 下一篇:一种管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