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处理低浊度原水的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5184.1 | 申请日: | 201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3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刘衍波;崔鹏炜;綦得金;李世俊;史德茂;林群;万吉昌;岳建刚;马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泓泉制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8 | 分类号: | B01D21/08;C02F1/5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浊度 中置式 高密度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来水净水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经过工艺改进能处理低浊度原水的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
背景技术
某水厂以引黄水库水为原水,原水存在低浊度特点。使用的是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的高效沉淀池,该技术已申报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09101996292。该水厂设计规模20万m3/d,分4格,双排布置,单池设计处理能力约为2100m3/h,2格之间为污泥回流泵房。整个池体按功能可分为机械混合区A1、机械絮凝区A2、自然絮凝区A3、沉淀区A4、污泥浓缩区A5、斜管分离区A6和清水区A7七部分。
如图1,其中回流污泥、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及聚丙烯酰胺(PAM)助凝剂等加注后与原水一起进入机械混合区进行机械混合。机械混合区设在池体中央处,有效混合时间30s。在机械絮凝区进水处加入PAM助凝剂,帮助沉淀或进一步去除水体中有机物。机械絮凝区采用机械回流提升搅拌的絮凝方式,使原水与数倍回流水混合,在机械絮凝内絮凝提升、由导流墙导入两侧沉淀区。沉淀区下部为污泥浓缩区,利用周边传动式旋转刮泥机均匀浓缩,一部分污泥经污泥回流泵提升并加入PAM助凝剂后回流至机械混合区,其余部分则被通过排污泵直接排入污泥平衡池中进行污泥脱水处理。沉淀区上层为斜管分离区,高浓度泥水经斜管快速沉淀后,清水经上部的指形槽出水。
试运行初期,针对引黄水库水原水低浊度特点,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养泥困难及对浊度去除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进行了工艺改进及生产性实验研究,并总结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最终实现了对工艺设备的二次改造,达到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养泥困难及对低浊度原水除浊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处理低浊原水的改进的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机械混合区、机械絮凝区、自然絮凝区、沉淀区、污泥浓缩区、斜管分离区和清水区,混凝剂、原水、回流污泥及助凝剂在机械混合区经过充分混合后通过机械混合区出水堰及矩形导流管输送至机械絮凝区,然后经过机械絮凝区顶部的溢流堰流入自然絮凝区,然后进入沉淀区,通过斜管分离区后清水上升至清水区,沉淀污泥经浓缩后经回流泵打回机械混合区,所述的机械混合区中设有混合搅拌机,在所述机械混合区的顶部设有加投点和污泥回流口,在所述机械混合区的底部设有原水进口和导流管,其工艺改进特征在于,所述机械絮凝区包括导流筒和置于机械絮凝区的絮凝搅拌机,所述机械絮凝区进水导流管向上折弯至导流筒内且开口正对着絮凝搅拌机,在所述机械絮凝区的出水堰内侧设有一个与内壁保持间距的矩形不锈钢导流堰板,有效防止了机械絮凝区短流,提高了絮凝效果。
所述机械混合区中混合搅拌机的叶轮为直径1.5米的4叶片推进式叶轮;机械絮凝区内中絮凝搅拌机的叶轮为直径2.0米的3叶片推进式叶轮;机械混合区的混合搅拌机转速为85r/min,机械絮凝区的絮凝搅拌机转速为10r/min~18r/min。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针对引黄水库原水浊度低污泥培养困难等问题,通过更换现有机械混合区内搅拌电机及减速机,提高搅拌转速,有效提升了机械混合区混合均匀度。改变机械混合区及机械絮凝区叶轮构造,增大叶轮直径,有效提高了混合均匀度和絮凝提升能力。机械絮凝区出水堰前加装导流堰板,将不锈钢矩形导流管延伸至导流桶内,有效防止了絮凝池短流,提高絮凝效果。通过污泥比选和人工投泥,缩短了污泥培养时间和提升污泥浓度。通过检测絮凝区混合液污泥沉降比及上清液浊度控制污泥回流比及判断絮凝效果,达到沉降8分钟后,沉降比为5%左右,上清液浊度在1NTU以内。
附图说明
图1为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机械絮凝区的导流堰板安装示意图之水平剖;
图3为机械絮凝区的导流堰板安装示意图之竖剖;
图4不同絮凝搅拌转速下高密池出水浊度对比折线图;
图中:12混合搅拌机,13污泥回流管,14原水进口,15导流管,21机械絮凝区,22絮凝搅拌机,23导流筒,24导流堰板,A1机械混合区、A2机械絮凝区、A3自然絮凝区、A4沉淀区、A5污泥浓缩区、A6斜管分离区,A7清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改进前的具体参数和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泓泉制水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泓泉制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51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