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能辅助燃煤的混合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5215.3 | 申请日: | 201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4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叶学民;王佳;李春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F01D15/10 | 分类号: | F01D15/10;C10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薄观玖 |
地址: | 071003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质能 辅助 燃煤 混合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生物质能与增压富氧燃烧整体化混合发电系统,特别涉及利用生物质气化装置产生变动的蒸汽量作用于增压富氧燃烧发电机组回热系统某级低压加热器,实现降低发电煤耗、提高节能减排能力的目的。
背景技术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是世界上唯一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在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占68%。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30年煤炭仍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对我国能源安全及能源发展战略构成威胁,而且不利于环境保护。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报告显示,全球有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我国占了16个。因此,寻求新的可替代、无污染、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火电厂是耗煤和CO2排放大户,通过提高火电机组参数和容量等措施实现节能减排的潜力有限。众多分离和捕捉CO2的方法目前看来不具备可观经济可行性。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只有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低碳或者无碳代替化石能源,才是节能减排的一种有效手段。生物质能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世界第四大能源,由于其CO2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因此可有效减轻温室效应。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理论生物质能资源为50亿吨标准煤,是目前总能耗的4倍,而实际利用率只有2%,可开发潜力巨大。通过将生物质能引入到增压富氧燃烧发电机组,在增压富氧燃烧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系统减排CO2的能力,可作为调整能源结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将生物质气化装置产生的变动蒸汽量引入增压富氧燃烧发电机组回热系统某级低压加热器,提供一种生物质能与增压富氧燃烧整体化混合发电系统,在增压富氧燃烧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系统减排CO2的能力,可提高机组的经济性,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缓解一次能源紧张局面以及减少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能辅助燃煤的混合发电系统,包括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和生物质气化装置,所述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凝汽器、凝结水泵、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高压加热器、增压富氧燃烧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所述汽轮机与低压加热器之间设有抽汽管路;所述生物质气化装置连接在低压加热器的抽汽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低压加热器包括多个串联的低压加热器,各个加热器内的温度和压力按照介质流向逐个升高。更优选,所述各低压加热器之间以及初始低压加热器和凝汽器之间设有疏水管路,用以回收疏水及其热量。
优选地,所述高压加热器包括多个串联的高压加热器,各个加热器内的温度和压力按照介质流向逐个升高。更优选,所述各高压加热器之间以及初始高压加热器和除氧器之间设有疏水管路,用以回收疏水及其热量。
优选地,所述汽轮机包括多个串联的汽缸,各个汽缸内的压力按照介质流向逐个降低。更优选,所述汽轮机的各个汽缸与高压加热器、除氧器和低压加热器通过抽汽管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生物质气化装置的入口与低压加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生物质气化装置的出口与低压加热器的抽汽管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生物质气化装置的入口与凝结水泵的出口连接,所述生物质气化装置的出口与低压加热器的抽汽管路连接,所述生物质气化装置与所述低压加热器并联。
本实用新型利用生物质气化装置加热部分给水产生变动的蒸汽量作用于增压富氧燃烧机组回热系统某级低压加热器,可解决单纯生物质能发电投资成本高、利用率低等问题,维持发电系统稳定性及连续性,实现深层次的节能减排。该系统从某级低压加热器或凝结水泵给水出口引出部分给水通过生物质气化装置进行加热,产生变动的蒸汽量引入到加热器进行放热,从而可替代甚至取代汽轮机抽汽,增大汽轮机出力。该系统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和煤炭两种能源进行发电,使燃煤机组在相同发电量的情况下煤耗降低,减少了CO2排放,节约了煤炭和CO2减排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能辅助燃煤的混合发电系统第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物质能辅助燃煤的混合发电系统第二种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52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成型压辊
- 下一篇:一种防尘污PVC蔬菜膜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