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耙齿式搅拌桩机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5691.5 | 申请日: | 201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5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东;赵勇;杨杰;邱竹生;陶冲林;贾泽全;张忠谊;马佳;严昱;朱文斌;明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东方疏浚工程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0/43 | 分类号: | E21B10/43;E21B10/6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欧阳俊立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耙齿式 搅拌 钻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建筑地基处理的施工机具部件,尤其是用于高塑性指数(塑性指数Ip>25)软质粘土地基处理的搅拌桩机钻头。
背景技术
水泥搅拌法适用于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等地基处理,但处理高塑性指数软质粘土往往效果不佳,成桩质量差。搅拌桩钻头是水泥搅拌桩机的关键部件,其设计的是否合理,往往直接决定着成桩效果。常用的搅拌桩钻头为两叶片式,叶片厚度一致,宽度一致,无倾斜角度,喷浆口位于叶片内侧,紧挨钻杆,此种钻头遇到高塑性指数软质粘土时,难以搅拌均匀,容易导致粘土包裹钻头,产生“空桩头”现象,严重影响成桩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应高塑性指数(塑性指数Ip>25)软质粘土地基处理的耙齿式搅拌桩机钻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钻杆和叶片,钻杆前端有锥状钻尖,钻杆下部的一片叶片制有喷浆口,其特征是钻杆下部及上部分别固定两片叶片,钻杆下部的两片叶片与上部两片叶片呈十字交叉设置,间距15-20cm;叶片的横断面中间厚两边薄,叶片的横断面与水平面成15或165度倾角,即钻杆下部两片叶片的倾角与上部两片叶片的倾角互为补角;钻杆下部两片叶片与上部两片叶片底部均固定2-4个耙齿,耙齿的横断面中间厚,两边薄,耙齿与叶片呈20或160度夹角,并且钻杆下部两片叶片的耙齿与上部两片叶片的耙齿的倾斜方向相反;喷浆口设在钻杆下部的一片叶片距离钻杆1/3叶片长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凸出优点是搅拌均匀,结构简单,实现叶片在下钻和上提过程中在两个不同面内的切削,同时又进行纵横两个方向切割,成桩质量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参见附图)采用钻杆1和叶片2、钻杆前端有锥状钻尖5,钻杆下部的一片叶片制有喷浆口4,喷浆口设置在钻杆下部的一片叶片距离钻杆1/3叶片长的位置;钻杆下部及上部分别固定两片叶片,钻杆下部两片叶片与上部两片叶片呈十字型交叉设置,间距15-20cm;叶片的横断面中间厚两边薄,叶片的横断面与水平面成15或165度倾角,使钻杆下部两片叶片的倾角与上部两片叶片的倾角互为补角;钻杆下部两片叶片与上部两片叶片底部均固定2-4个耙齿3,耙齿的横断面中间厚,两边薄,耙齿与叶片呈20或160度夹角,并且钻杆下部两片叶片的耙齿与上部两片叶片的耙齿的倾斜方向相反。施工过程中,利用钻杆1旋转提供的能量,结合上下两层叶片2与钻杆1设置的角度正好相反,实现叶片在下钻和上提过程中两个不同面内(切割面相互交叉)的切削;同时带动耙齿3进行旋转,实现对土层纵横两个方向的搅拌,使搅拌更加均匀,并避免了粘土包裹钻头现象。为使得切削效果更好,上、下两部分叶片上叶片底部设置的耙齿数量相同,可设在竖直方向上不在同一个平面,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耙齿数量可以适当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东方疏浚工程分公司,未经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东方疏浚工程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56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