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式电位-氯离子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07940.4 | 申请日: | 2013-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8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林斌;郭志;刘爽;林泽泉;张磊;韩留红;高玉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项丽 |
地址: | 215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位 氯离子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式电位-氯离子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各种环境下的腐蚀监测体系,涉及腐蚀各监测项目的腐蚀传感器,因为腐蚀状况会受到诸如温度、盐度、pH值、流速、压力、电导率,溶液氧等多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现有传感器应根据现场需求,考虑多种测试因素,设计多功能的专用传感器。
目前,工业现场专门应用于判断金属表面腐蚀状况及环境检测手段较少,一般只能通过金属腐蚀后的表观状态,或通过挂片试验判断设备腐蚀的状态与速率,而腐蚀环境监测手段基本与金属腐蚀状况剥离,难以同时进行检测和评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操作简便的笔式电位-氯离子传感器,应用其能够更准确判断金属表面的腐蚀状况,并可预测其腐蚀发展速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笔式电位-氯离子传感器,其连接于数据采集系统后对腐蚀工件的腐蚀电位及氯离子浓度进行检测,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外壳体、并列设置在所述的外壳体内的电位测试电极和氯离子测试电极,所述的电位测试电极与所述的氯离子测试电极通过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密封定位于所述的外壳体内,所述的第二密封塞上设置有外引线,所述的外引线与所述的电位测试电极和所述的氯离子测试电极分别导通。
优选地,所述的外壳的设置有第一密封塞的一端套设有电极护套。
优选地,该传感器整体呈笔式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1)、对金属表面腐蚀状态直接检测;2)、对金属表面腐蚀状态与腐蚀环境,即电位与氯离子浓度,测试功能融合应用,同时进行检测与评判;3)、金属表面腐蚀状态与腐蚀环境的同时检测,相互印证,可更精确判断金属表面的腐蚀状况,并可预测其腐蚀发展速度;4)、本实用新型为笔式传感器,具有便携、操作方便、实用、准确等优点,便于现场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笔式电位-氯离子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纵向剖视);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笔式电位-氯离子传感器的应用示意图。
附图中:1、外壳体;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2、电位测试电极;3、氯离子测试电极;4、第一密封塞;5、第二密封塞密;6、外引线;7、电极护套;8、数据采集系统;9、腐蚀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详细描述:
如附图1所示,一种笔式电位-氯离子传感器,包括具有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外壳体1、并列设置在外壳体1内的电位测试电极2和氯离子测试电极3,电位测试电极2与氯离子测试电极3通过分别位于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第一密封塞4和第二密封塞5密封定位于外壳体1内,第二密封塞5上设置有外引线6,外引线6与电位测试电极2和氯离子测试电极3分别导通;外壳的设置有第一密封塞4的一端套设有电极护套7,用以保护电极测试头部,该传感器整体呈笔式的结构。
如附图2所示,按照该原理示意图,通过外引线6将该传感器接于数据采集系统8上,将溶液介质加入电极测试头部,置于腐蚀工件9表面,运行系统,即可自动测量金属腐蚀电位、氯离子浓度。
将本实用新型配合数据采集系统,直接原位测量金属界面腐蚀电位、表面氯离子浓度分布,由此可进一步判定腐蚀物种在金属表面的沉积、传输,及金属表面缺陷分布,以及金属表面腐蚀的发生与发展机制;其优点在于:对金属表面腐蚀状态直接检测;金属表面腐蚀状态与腐蚀环境,即电位与氯离子浓度,测试功能融合应用,同时进行检测与评判;金属表面腐蚀状态与腐蚀环境的同时检测,相互印证,可更精确判断金属表面的腐蚀状况,并可预测其腐蚀发展速度;本实用新型为笔式传感器,具有便携、操作方便、实用、准确等优点,便于现场应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079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户内无源电磁锁
- 下一篇:一种无纺布手把带的拉分、拨平与裁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