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防追尾撞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0593.0 | 申请日: | 201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5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宣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远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27/00 | 分类号: | B62J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9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追尾 撞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安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防追尾撞击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的国家,曾被人称为自行车大国。确实,自行车曾经是国民的一种使用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和上下班代步带来过极大的方便。近几年来,随着机动车和电动车的兴起和逐渐普及,骑用自行车的人有较大比例的减少;纵观行驶在路上的车类,自行车所占的比例已经不大。但是,由于自行车所具有的许多优越性,比如:它符合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低碳、节能的要求;行驶过程中无污染、无噪音有利于环保;对骑行者相对安全、又能锻炼身体等。另外,面对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现状和被机动车所排放的尾气所污染的大气环境;许多人又在提倡用自行车,许多地方还由政府牵头,组织公共租赁自行车向人们提供自行车使用。目前,在路上可以看到,骑行自行车的人在逐渐的多起来,与些同时,我们也看到,当今的道路的状况对人们骑行自行车十分不利,本应提供给自行车骑行使用的慢车道,现在飞驶而过的是:成倍超速超重的电动车、自顾不暇的残疾人却在忙于拉客跑运输的三轮摩托车、收破烂者自行组装的无证无牌毫无技术保障的电动三轮车等。由于自行车在慢车道骑行时,速度较慢,自重较轻,非常容易被上述的这些速度快、自重重、制动性能差的机动车追尾撞击,造成自行车被撞损撞飞,骑行者被摔得头破血流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防追尾撞击装置,克服目前的自行车对于其它车辆加于其的追尾撞击毫无防御措施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设有迎撞架,所述迎撞架和撑杆的外端连接,所述撑杆的内端可转动地装于所述自行车的后轴上,所述撑杆和所述自行车后轴的垂直于地面的直径的夹角小于90°;在所述迎撞架的下部装有蹬地腿。本技术方案是采用了一种转移撞击力的方法来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所述撑杆和所述自行车后轴的垂直于地面的直径的夹角小于90°的限制,是为了保证在受到撞击时,所述迎撞架受力后向下方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蹬地腿蹬于地面,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来抵消撞击力,极大地减轻撞击时作用于自行车的冲击力。
为了让所述迎撞架平时被拉起使所述蹬地腿凌空,受到追尾撞击又能快速灵活反应,撞击消除后又能恢复原状,所述迎撞架或撑杆与所述自行车的书包架之间装有拉簧。在所述蹬地腿的下端装有软垫,这使所述蹬地腿在蹬地面时能防滑以更快更大地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由于在追尾发生时,后车一般也会进行制动,速度会有所降低,而自行车也在运动中,这时,较佳的方式是把后车的前行方向给予改变,所以在所述迎撞架的外边装有由外端而内渐扩向两边的分力架,由所述分力架的两边将后车的方向向左或右边分拨开。
对照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能在自行车被追尾撞击时,把巨大的撞击力或分拨掉或传递于地面,大幅减轻自行车所受到的冲击力,避免发生严重的人伤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1的B向视图。图中:1、自行车,2、迎撞架,3、撑杆,4、蹬地腿,5、拉簧,6、软垫,7、分力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考虑到撞击时巨大的冲击力,各部件均应有足够的刚度,相互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尤其是蹬地腿4应根据压杆稳定原理计算设定,因为当发生追尾撞击事故时,其所受的力是方向相对的撞击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当装有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不幸被其它车辆追尾撞击时,首先由分力架7先接触后车的前轮,一般后车前轮会被拨向左或右边,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如前车的速度过快,分力架7的拨分作用失效,后车则会撞及迎撞架2,迎撞架2在撑杆3的支撑下迅速向下转动,蹬地腿4随即蹬在地面上,由于软垫6和地面之间强大的摩擦力,使蹬地腿4无法滑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通过蹬地腿4传递给地面,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抵消,使得自行车所受到的撞击冲击力大大减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远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远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0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广告宣传功能的新型快递信封套口壳
- 下一篇:汽车斜坡防滑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