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逆喷式含氟气体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1724.7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1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松林;翟金鹏;唐远财;覃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石门特种水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源友专利代理事务所 43208 | 代理人: | 刘红祥 |
地址: | 41530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喷式含 氟气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磷肥生产中含氟尾气的吸收,具体的来说是一种逆喷式含氟气体吸收装置。
背景枝术
在采用湿法工艺生产磷酸或磷肥的过程中,磷矿中的一部分氟通常以气态四氟化硅的形式逸出,氟的逸出率可达30%-45%、在磷酸或磷肥生产时,尾气系统中的气体含氟量高达28~32g/m3。吸收这部分含氟气体,既可保护环境,又可制成其他的含氟产品。湿法磷酸、磷肥生产通用的除去废气中氟的方法是用水、石灰乳、碱液等吸收剂 在吸收设备中将四氟化硅气体吸收下来。最为常用的吸收剂是水,吸收四氟化硅及制得氟硅酸和硅胶。在吸收四氟化硅过程中,有大量硅胶析出,传统的吸收设备易堵塞、增大系统阻力,于生产不利,国外多使用大体积的喷淋塔,国内则多采用泼水轮吸收室作第一级吸收设备,泼水轮吸收室虽解决了SiO2的堵塞问题,但其操作难于掌握,其效果又受泼水轮吃水深度、系统负压等因素影响,单台吸收效率通常只达70%-80%;泼水轮自身还存在轴长而重、挠度大,密封不易,很难长周期运行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喷式含氟气体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逆喷式含氟气体吸收装置,包括集液池、吸收液循环泵、逆喷管、阀门、高位槽、回液管、混合室、人孔,其特征是:集液池通过吸收液循环泵与逆喷管相连,逆喷管的上部通过阀门与高位槽相连,高位槽通过回液管与集液池连通;集液池的上方为混合室,集液池的上部侧面设有人孔。
所述集液池中设有滤布。
所述逆喷管上设有喷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装置吸收效率高于目前国内外的各种吸收设备。由于设备结构简单,与同规模的泼水轮吸收室流程相比,其投资小。本装置系统阻力小,电耗低,产酸浓度可达20%以上;系统密封性好,操作与维修费用低,与同规模的泼水轮吸收室相比,操作费用可降低。本发明的工艺适用于各种规模的酸法磷肥生产企业或磷酸生产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集液池1中吸收液通过吸收液循环泵2送至逆喷管3,同时部分吸收液通过调节阀门6送至高位槽7,吸收液在高位槽7中自然冷却至60℃以下,冷却后的液体经回液管8流至集液池1;送至逆喷管3的吸收液通过喷孔4逆喷至混合室9,与混合室9中的尾气强制接触吸收,除去尾气中的SiF4 、硅胶和热量,气液交汇后的液体落至集液池1,并经滤布5过滤,过滤后的吸收液可经吸收液循环泵2再循环吸收;当集液池1中的吸收液浓度达到要求后,通过成品出料底阀流至成品库,并将吸收室人孔10打开,清理滤布上的硅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石门特种水泥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石门特种水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17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