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四人双杠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2430.6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5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冬;祁海霞;张辉;罗琳;包瀛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A63B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双杠 训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四人双杠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的双杠训练器材其中室外器材多为埋于地下,安装器材工程量大。室内器材价格高,占地面积比较大,只能两人同时进行杠端训练内容的练习,而且相互影响较大。不管其置于室内或室外都不可随意移动。而且逢雨、雪天气,室外双杠器材便不能进行训练。移动式四人双杠训练器材,不仅可同时四人进行训练并且可随意搬动,克服天气和气候对训练的影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移动方便、适用广的移动式四人双杠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四人双杠训练装置,其主要由杠面1、杠杆2、支架3和底座4组成。
所述杠面1为一个四边等长且平行于地面的平面板;所述杠杆2为圆管,共八根,两根相互平行组成一组;每组杠杆2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杠面1的一边边缘处,且相邻的两组杠杆2之间互相垂直;所述支架3为长管形,其一端同杠面1的中心连接且垂直于杠面1;所述底座4为十字型,所述支架3的另一端同底座4的中心连接。
所述每组杠杆2的两根杠杆之间的间距为40~45厘米。
所述杠杆2为直径4厘米的钢管。
所述杠杆2距离地面高度约为1.4~1.5米;其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杠面1上,另一端开孔塞有塑料材料填充。
所述底座4的着地点安装有橡胶脚垫。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1、移动训练装置
四人同时肩扛双杠杠面,向上用力即可搬动器材,随意摆放于适合训练的场地。
2、主要练习方法
双杠杠端臂屈伸练习:面向杠端站立,两手握于杠端,跳起成杠上支撑动作。曲臂时,双肘关节同时弯曲和稍外展,屈臂后肩关节低于肘关节。伸臂时,保持身体挺直,双肘关节同时做伸直动作,撑起身体。
杠上支撑移动练习:练习者双手握于双杠杠面,两手交替向前移动,身体保持垂直姿势,也可用杠铃片负重,重量约为15~20公斤,或用其他重物代替。
静力性直臂正撑练习:练习者在臂屈伸准备姿势的基础上进行静力支撑练习。
静力性屈臂撑练习:练习者在肘关节弯曲不同角度的情况下进行静力支撑练习,也可负重练习。
静力性负重臂屈伸:练习者穿沙衣或脚挂重物后进行练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四人肩扛双杠杠面可搬动装置,根据天气放置室外和室内训练,有效克服天气对训练的影响。可同时四人进行双杠各项训练内容的训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1为杠面,2为杠杆,3为支架,4为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杠面为一个四边等边平面钢板;所述杠杆直径4厘米的圆钢管,共八根,两根相互平行组成一组,且两根杠杆之间的间距为45厘米;每组杠杆2的一端通过螺丝分别固定在杠面的一边边缘处,且垂直于相邻的一组杠杆,另一端开孔塞有塑料材料填充。所述支架为长条方管,其一端同杠面的中心通过焊接连接,且垂直于杠面;底座为十字型底座,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同底座4的中心焊接连接。支架的长度保证杠杆距离地面高度约为1.4米。述底座的着地点安装有橡胶脚垫,且底座的十字脚同杠杆之间夹角呈45度,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2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词记忆棋盘
- 下一篇:一种防漏气型的篮球气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