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雷电监测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2930.X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7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健;王铁流;徐博尘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健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G08C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世喆 |
地址: | 150008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电 监测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雷电监测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防雷领域中,雷电监测被列为防雷技术的重要手段;以输电线路为例,雷电监测系统主要包括雷电监测装置和电信号接收端子,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监测装置监测到雷电信号,该雷电信号在雷电监测装置中的表现形式为电流,并将监测到的雷电信号发送给电信号接收端子,以便操作人员根据接收到的雷电信号对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情况进行分析。
传统的雷电监测系统中,雷电监测装置与电信号接收端子之间电性连接,当雷电监测装置监测到雷电信号后,以电路作为媒介将该雷电信号以电流形式传输给电信号接收端子。
然而,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周围环境中产生较强的磁场和电场,这种较强的磁场和电场对以电流形式传输的雷电信号容易造成干扰,进而使得电信号接收端子接收到的雷电信号的准确性较低,很难真实的记录和反映雷击的性质,从而影响工作人员对雷击的分析判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雷电监测装置及系统,能够有效避免雷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磁场和电场的干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雷电监测装置,包括:
用于采集雷电信号的采集探头;
用于将采集到的所述雷电信号转换为脉冲串的信号转换器;
用于将所述脉冲串以红外线形式发射出去的红外发射管;
所述采集探头、信号转换器以及红外发射管依次连接。
优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过滤所述雷电信号中的干扰信号的信号过滤器,所述采集探头和信号转换器通过所述信号过滤器连接。
优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为所述信号转换器和红外发射管提供储能电源的RC积分电路,所述信号过滤器和信号转换器通过所述RC积分电路连接。
优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将所述RC积分电路输出的电源电压调节至所述红外发射管的标准工作电压的电压调节电路,
所述RC积分电路和信号转换器通过所述电压调节电路连接。
优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确定所述脉冲串的传输频率的频率选择器,所述信号转换器与红外发射管通过所述频率选择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采集探头为电流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雷电监测装置安装在金属外壳内,且该金属外壳具有透明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雷电监测系统,包括:
一个以上的上述雷电监测装置;
与所述雷电监测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雷电监测装置发射的所述脉冲串的红外信号接收端子。
优选地,该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传输所述脉冲串的光纤,所述光纤分别连接所述雷电监测装置和红外信号接收端子。
优选地,所述红外信号接收端子包括:
与脉冲串的传输频率一一对应,用于存放对应传输频率的脉冲串的多个缓存单元;
用于识别所述脉冲串的传输频率的频率识别器;
用于根据识别出的所述传输频率,将对应的所述脉冲串输送至与所述传输频率对应的缓存单元中的输送选择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雷电监测装置及系统,雷电监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探头、信号转换器和红外发射管;其中,通过采集探头进行雷电信号的采集,进而通过信号转换器将采集到的雷电信号转换成脉冲串,并通过红外发射管将所述脉冲串以红外线形式发射出去;这样,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将雷电信号以电流形式传输出去,而当周围环境中发生雷击时,电流会受到较强的磁场和电场的干扰,而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雷电信号是通过红外发射管以红外线的形式发射出去的,因此有效避免了雷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磁场和电场的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雷电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雷电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雷电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健,未经徐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29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