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极板取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3247.8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2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乃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乃文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涵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极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与蓄电池制造技术相关的设备,特别是指利用负压吸附力来对蓄电池极板进行分料、取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蓄电池的结构,是在一容置槽内设置有多个间隔固定、排列整齐的极板,在极板顶端设置有一可供电气导通的端子,前述容置槽内注有酸液,通过酸液与极板的化学变化达到转换电能的目的。
现有技术在处理前述极板的加工作业时,都是以人工操作简单的手动机具,逐一将极板排列,不但生产速度慢、人工成本高,品质不易控制,尤其操作员长期接触极板下,易受铅毒污染,因此,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机械手臂取代人工,让极板堆叠更加精准,可使产量增加,并进一步的提高加工精度,减少不良品的产生,有效提高了加工的效率与稳定性。
上述机械手臂虽然使人工成本降低,避免员工铅毒污染,但是其制造的成本太高,机械手臂也需另外的控制机台,加上机械手臂在移动过程中需要较大的移动空间,移动时若未能保持适当间距,容易发生碰撞意外,不仅会停机调整,花费维修的时间,甚至可能造成上游或下游机台的损坏,影响制造安全性与工作稳定度,故有待进一步的改良。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创作人乃累积多年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实验,特创作出一种极板取料装置,取代机械手臂需要高成本维修的问题,同时能节省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极板取料装置,是在蓄电池制造过程中,以气体的压力变化达到取料及释料的作动状态,达成全自动取料的目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蓄电池极板取料装置,包含一固定座 以及一可相对于固定座位移的取料头,其中,该固定座设有一具有负压吸力的负压室,该取料头设有至少一位移时与负压室对位或错开的吸附口,且所述的吸附口与负压室对位时,负压室内的负压吸附力通过取料头的吸附口将极板吸附,吸附口与负压室错开时失去吸附力而让极板自动脱离。
其中,所述的固定座呈圆型,且取料头内缘呈相对应形状而套设在固定座外围,且取料头是相对于固定座偏转位移。
其中,所述的固定座的负压室连接一气流通道,且该气流通道连接一抽气单元以对负压室产生负压。
其中,所述的吸附口由取料头外部径向穿过取料头本体,以令取料头偏转时吸附口得以与负压室对位或错开。
其中,取料头设置在一极板输送装置后方,该输送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用以推送多个极板的推料单元、一位于取料头前方用以阻挡极板前进的止挡单元、以及一控制推料单元及取料头运作的的控制单元。
相较于现有利用机械手臂移送极板的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可偏转的取料头持续对极板自动取料的方式,不仅可以大幅节省空间,在制造成本以及机械动作的稳定度上,亦可以明显地增进功效,具备极高的产业利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取料作动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取料作动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取料作动示意图(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输送装置;110-推料单元;120-止挡单元;121-挡板;122-荷重元;130-控制单元;200-极板;10-固定座;11-负压室;12-气流通道;13-抽气单元;20-取料头;21-吸附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极板取料装置,是设于极板输送装置100的下游端,用以将极板200从输送装置100上取走进行下一个制程。
请同时参照图2至图5,所述取料装置包含一固定座10、以及一可相对于固定座10位移的取料头20,其中,该固定座10设有一具备负压吸力的负压室11,取料头20则至少设有一吸附口21,当取料头20的吸附口21位移至与负压室11对位时(图3),负压室11内的负压吸附力即通过取料头20的吸附口21将极板200吸附,而当取料头20持续位移到设定位置时,吸附口21即与负压室11错开而失去吸附力(图5),让极板200能自动脱离,以达成全自动取料的目的。
如图1、图2所示,实施时上述取料头20内缘呈圆形,固定座10外围呈相对应形状而套设于取料头20内缘,让取料头20得以相对于固定座10偏转位移,当取料头20偏转时,即可进行上述吸附口21与负压室11对位或错开的行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乃文,未经张乃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32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罐体制造用铁皮落料消磁装置
- 下一篇:胶板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