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攻击盾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3632.2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7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孙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毅 |
主分类号: | F41H5/08 | 分类号: | F41H5/08;F41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攻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牌,具体地说是一种既可以防御又可以攻击的盾牌。
背景技术
普通的盾牌,是由一块盾板和一个把手结合而成。这种盾牌只是手持式的,且体型比较大,只有单一的防御能力,还容易被敌人抢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攻击盾,该攻击盾既具有防御功能又具有攻击功能。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攻击盾,包括盾体及握把,所述握把位于所述盾体背面的前部,所述盾体背面的后部设置有固定带。
所述盾体的正面固定有背齿。
所述盾体的两侧分别由前向后依次布置有击打锥、侧齿及尖刺。
所述击打锥固定于所述握把的端部。
所述固定带位于所述侧齿与所述尖刺之间。
所述盾体的每侧各设置有两个所述尖刺。
所述盾体的两侧分别开有附件预留孔。
所述盾体的背面固定有减震层。
所述减震层粘贴在所述盾体的背面。
所述盾体的前端为圆弧形,后端为异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有握把与固定带,使之成为手臂佩戴式盾牌,既可以防御也可以攻击;本实用新型还带有尖刺、侧齿和背齿,敌人无法抢夺,使用较为可靠;配有击打锥,增加了攻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图3中,包括盾体1、背齿2、尖刺3、侧齿4、击打锥5、减震层6、固定带7、握把8、背齿固定螺钉9、固定带预留槽10、侧齿固定螺钉11、附件预留孔12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手臂佩戴式攻击盾,包括盾体1,盾体1的前端为圆弧形,后端为异形。攻击盾佩戴于手臂上后,其前端可以使用直拳制服歹徒。
盾体1的正面固定有背齿2,背齿2沿盾体1的长度方向布置。背齿2的作用是加强盾体1的结构强度,在盾体1承受重击的时候可以分散击打力,使盾体1不容易变形。背齿2通背齿固定螺钉9连接在盾体1上。
盾体1的背面设置有固定带7和握把8。握把8位于盾体1背面的前部,固定带7位于盾体1背面的后部。盾体1的两侧分别开有固定带预留槽10,固定带7穿在固定带预留槽10内。握把8用于握持,固定带7用于将盾体1固定在手臂上,通过固定带7和握把8的共同作用使盾体1佩戴于人的手臂上。握把8是本实用新型的重要组成部件,没有了握把8,盾牌就失去了发力点,也就失去了进攻能力。握把8通过内穿整根的螺纹丝杆与盾体1相连。
盾体1的背面还固定有减震层6。减震层6的作用是当盾牌受到重击的时候,可以吸收重击产生的震动,达到保护手臂的目的。减震层6粘贴在盾体1的背面。
盾体1的两侧分别由前向后依次布置有击打锥5、侧齿4及尖刺3。固定带7位于侧齿4与尖刺3之间。
击打锥5固定于握把8的端部。击打锥5是握把8的延伸段,在被敌人死死抱住腿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击打锥5顺势击打敌人,使之撒手,达到解除威胁的目的。击打锥5是通过内置螺丝杆与盾体1和握把8连接。
侧齿4的作用是防止敌人双手用蛮力控制住我方持盾的手臂,有了侧齿4,敌人就无法抓牢盾牌。侧齿4通过侧齿固定螺钉11连接在盾体1上。
盾体1的每侧各设置有两个尖刺3。尖刺3的作用同侧齿4一样,是防止敌人双手用蛮力控制住我方持盾的手臂,有了尖刺3,敌人就无法抓牢盾牌。尖刺与盾体1也是通过螺丝连接。
在盾体1的两侧还分别开有附件预留孔12,用来连接附件。
本实用新型体型相对较小,且是手臂佩戴式的,可以防御也可以攻击,进攻和防御都很灵活,并带有尖刺3、侧齿4和背齿2,敌人无法抢夺;击打锥5还增加了攻击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毅,未经孙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36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式前围横梁用检具
- 下一篇:换热器螺旋折流板与烧结多孔换热管组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