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3671.2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姚金蕊;马举;赵国彦;董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能可 变形 托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
背景技术
锚杆及喷锚网支护是在边坡等地面工程及巷道、采场等地下硐室施工中一种围岩加固技术。在锚杆支护中,托盘是围岩和钢筋网与锚杆体相互作用的桥梁,对锚杆固定力的充分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锚杆支护质量。
随着地下工程的增多,地下工程的埋深越来越大,此时地下工程围岩在高应力条件下常常表现出变形大的特点。现有锚杆极限拉伸长度小,当地下工程围岩发生较大的变形时,锚杆往往不能适应围岩的大变形而出现锚头失效、锚杆拉断等破坏,进而引发塌方、冒顶等事故。现有的锚杆托盘由于刚度、结构设计等均难以满足以上要求,大多数托盘在动荷载作用下容易被锚杆穿透,使支护系统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采用整块钢板弯折焊接形成,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它由整块钢板弯折成上下对称拱状梯形平台后经焊接形成,焊接后外形为横置扁空心六棱柱,包括上平台、侧板和下平台。
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中心均开设有圆形通孔。
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均为矩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由整块钢板弯折焊接而成,焊接后留有较大的可变形空间,变形过程中,有效吸收冲击动荷载,为锚杆提供缓冲空间,防止锚杆被扯断,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变形空间大、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上平台、2-螺母、3-侧板、4-下平台、5-圆形通孔、6-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由厚4.5mm普碳钢镇静钢板弯折成上下对称拱状梯形平台后经焊接形成,焊接后外形为横置扁空心六棱柱,包括上平台(1)、侧板(3)和下平台(4)。其由两块对称的拱状梯形经焊接形成,其内部的可变形空间大,有效解决托盘刚性的同时也节约了原材料。
所述上平台1与下平台4中心开设有圆形通孔5,孔径18~25mm。其目的是将锚杆穿过圆形通孔后用螺母2(使用管缝式锚杆时为紧固圈)将其固定在托盘上,且圆形通孔5直径略大于锚杆6的直径。
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均为矩形。
所述托盘整体形状似横置扁空心六棱柱,具有一定的可伸缩量,可以抵抗高应力活动的冲击,防止锚杆被拉断。所述上平台1、下平台4与相连侧板1夹角为135度,相连侧板3间夹角为90度。所述上平台1与下平台4之间的高度差为3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能可变形锚杆托盘在使用时,托盘下平台4紧贴岩壁,锚杆6穿过上平台1和下平台4中心的圆形通孔5后插入岩壁,再由螺母2经螺纹旋紧,使锚杆6与托盘彼此紧固在一起,因空心六棱柱的结构提供了适量的弹变性能,能提供一定的支护力,防止锚杆6因冲击动载荷发生断裂;且因托盘的弹性压缩可恢复特性使其能提供持续的支护力,适应岩体产生的冲击载荷,为岩体提供一个持续和稳定的支护力,防止岩块崩落伤人和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未经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36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