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开启防污染的微生物培养基检测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3760.7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7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范媛媛;王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媛媛;王树祥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赵晓丹 |
地址: | 52830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启 污染 微生物 培养基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袋,特别涉及一种便开启防污染的微生物培养基检测袋。
背景技术
在生物领域中,样品在微生物检测前通常要经过处理才能进行后续的分析,因此提高样品前处理的效率和控制检测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对于整个微生物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压条式即用型微生物培养基检测袋往往是在袋口内侧设置有密封压条,压条为互相对应嵌合的凹槽和凸条,使用者只需用手指轻压,便可将凸条嵌入凹槽中,即可将袋口密封;但是这种检测袋在开启时较为费劲,由于检测袋外表面光滑,在开启时需要将手指伸入袋口内侧,易造成袋内样品和手指的交叉污染,严重影响检测结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最大限度上避免检测样品与外界交叉污染的便开启防污染的微生物培养基检测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便开启防污染的微生物培养基检测袋,所述检测袋包括袋体和密封压条,所述密封压条设置在所述袋体袋口部的内侧面上;所述袋体袋口部外侧面上对称设置有用于撕开袋体袋口的拉手。
进一步的,所述拉手为一带状体,该带状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袋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拉手为一带状体,该带状体的一端与所述袋体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压条为凹凸扣自封条,该凹凸扣自封条包括凹条和凸条,所述凹条和凸条匹配对应的设置在所述袋体袋口部的内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压条上方的袋体袋口部侧边缘上设有撕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撕开口上方的袋体袋口部上边缘通过热压粘接。
本实用新型在袋体袋口部外侧面上设置密封压条的开启装置,使用时只需将手分别抓住两个的拉手即可开启袋口,从根本上解决的传统压条式即用型微生物培养基检测袋开启困难、易对样品造成污染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便捷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检测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检测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检测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便开启防污染的微生物培养基检测袋,所述检测袋包括袋体1和密封压条2,所述密封压条2设置在所述袋体1袋口部11的内侧面上;所述密封压条2上方的袋体1袋口部11侧边缘上设有撕开口4,所述撕开口4上方的袋体1袋口部11上边缘111通过热压粘接。
袋体1袋口部11外侧面上对称设置有用于撕开袋体1袋口的拉手3,该拉手3为一带状体,该带状体的两端31分别与所述袋体1袋口部11的外侧面固定。密封压条2为凹凸扣自封条,该凹凸扣自封条包括凹条和凸条,所述凹条和凸条匹配对应的设置在所述袋体1袋口部11的内侧面上。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拉手3为一带状体,该带状体的一端311与所述袋体1固定,另一端312为自由端。
本文中所采用的描述方位的词语“上”、“下”、“左”、“右”等均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基于附图中图面所示的方位而言的,在实际装置中这些方位可能由于装置的摆放方式而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方式仅提供一种最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士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内容而作各种不背离本发明创作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媛媛;王树祥,未经范媛媛;王树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37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