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楼面混凝土找平装置基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5832.1 | 申请日: | 2013-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5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胜;孙志波;王宇;王伟;朱恒杰;郭会合;马全丽;何柳;蔡芳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0 | 分类号: | E04G2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琪琛 |
地址: | 30030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面 混凝土 找平 装置 基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建筑物施工用辅助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楼面混凝土找平装置的基座。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业高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控制随之在施工中显得尤为突出。但是一般混凝土面层在找平过程中,直接采用尺量很难保证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是预埋角钢作为滑道,用刮杠放置在滑道上找平,施工较为繁琐,费时费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目前楼面混凝土面层找平施工费时费工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楼面混凝土找平装置基座,能够加快混凝土面层的施工速度,加强混凝土面层平整度的施工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楼面混凝土找平装置基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焊接有钢立柱,所述钢立柱上设置有调节卡箍,所述调节卡箍焊接有水平支撑板,所述水平支撑板表面焊接有固定卡箍,所述水平支撑板与所述调节卡箍之间焊接有斜支撑。
所述钢立柱顶部设置有水平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时成组对称设置,利用固定卡箍固定钢管作为滑道,在滑道上放置刮杠进行找平。利用本实用新型施工便捷,能够提高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效率,加强混凝土面层平整度的施工质量,并且可以自由调节高度,便于周转利用,节约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找平装置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找平装置基座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钢立柱;21,水平把手;3,调节卡箍;4,固定卡箍;
5,水平支撑板;6,斜支撑;7,刮杠;8,木螺丝;9,混凝土板;10,木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效果,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楼面混凝土找平装置基座,主要由底座1、钢立柱2、调节卡箍3、固定卡箍4、水平支撑板5以及斜支撑6构成。
底座1由铁板制成,用于通过木螺丝8与底部的木模板10连接固定,结合图2所示。
底座1上焊接有钢管作为钢立柱2,钢立柱2的顶部设置有水平把手21,以便周转利用时将基座从木模板10上拔出并移走。
钢立柱1上部外侧套接设置有调节卡箍3,调节卡箍3通过螺栓紧固,松开螺栓可以改变调节卡箍3在钢立柱1上的高度位置。
调节卡箍3上焊接有水平支撑板5,水平支撑板5与调节卡箍3之间焊接有斜支撑6,从而构成一个三角固定架。水平支撑板5表面焊接有固定卡箍4,固定卡箍4用于固定作为滑道的钢管。
如图2所示,使用时本基座成组对称设置,先将底座1用木螺丝8固定在木模板10上,木螺丝8不能过长,能将基座稳固即可。两个基座的间距可根据滑道的长度及混凝土板9的面积大小进行调整,大面积混凝土板9的基座间距设置为3m。需注意,固定时基座的底座1不能置于板筋正下方。然后根据浇筑高度统一将调节卡箍3进行标高的调整;并根据混凝土板9面积大小提前选取滑道的长度,其中大面积的混凝土板9可以选用6m的钢管作为滑道。调整完毕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浇筑之后将作为滑道钢管与基座的固定卡箍4相连,用固定卡箍4上的螺丝将钢管滑道顶死,保证滑道不产生移动。最后用刮杠7在滑道上进行混凝土面的找平施工。找平工作完成之后,将基座从混凝土内拔出,用水清理干净,准备用于下次施工。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58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