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值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7037.6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2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邬屹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连(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7/10 | 分类号: | G07F7/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通信服务充值服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电话充值设备。
随着移动通讯业务的不断发展,通讯资费的缴纳从原来的后付费逐渐转化到现在80%以上的预付费,话费的缴纳成为一个上千亿交易额的庞大行业。最初的话费缴纳主要是通讯运营商的营业厅,但是营业厅的网点有限,后来发展到通过银行进行代收费,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到用户可以到银行网点进行话费的缴纳,但是无论是通讯运营商的营业厅还是银行网点都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用户的需要,而且由于营业时间的限制,通讯运营商发展受到极大的挑战,话费充值卡应运而生。
现如今人们最常用的是网上充值和手机充值两种方法,网上充值非常方便但是如果在外面,就不能实现网上充值。而手机充值也相当的方便,通过绑定银联卡对手机进行充值,但是为了安全起见,通常绑定的银联卡都是副卡,不会因为信息泄露都带来巨大的损失,与手机号码绑定后的银联卡想要重新绑定非常的麻烦。但是,如果在外面出现意外情况,用来绑定充值的银联卡内的钱用完时将会带来很大的不便。
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充值设备就像ATM机一样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给人们带来便捷的手机充值方式。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充值设备适合在外面无网络的地方,不仅充值方便,而且充值更加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充值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上设有SIM卡读卡器、银联卡读卡器、显示屏、人机操作界面和摄像头,
SIM卡读卡器,用于读取SIM卡内的信息,只需将手机放在SIM卡读卡器上,SIM卡读卡器通过无线感应读取SIM卡内的信息,包括SIM卡的所属、号码以及该号码的余额;
银联卡读卡器,用于读取银联卡内的信息;
显示屏,用于显示SIM卡读卡器和银联卡读卡器读取的信息;
人机操作界面,用于人为操作输入密码以及充值金额为手机充值;
摄像头,用于拍摄记录设备周围的环境。
作为优选,设备主体还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接受SIM卡读卡器读取SIM卡内的信息以及银联卡读卡器读取银联卡内的信息通过显示屏显示。
作为优选,设备主体还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接受SIM卡读卡器读取SIM卡内的信息以及银联卡读卡器读取银联卡内的信息通过显示屏显示。
作为优选,设备主体还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和充值/转账系统,所述人机操作界面发出指令,可编程控制器接收人机操作界面发出的指令,通过充值/转账系统为手机充值,并将SIM卡和银联卡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屏上。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仅充值安全,而且充值便捷,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充值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充值设备的原理框图。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充值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设备主体8,设备主体8上设有SIM卡读卡器1、银联卡读卡器2、显示屏4、人机操作界面5和摄像头9,
SIM卡读卡器1,用于读取SIM卡内的信息,包括SIM卡的用户,号码以及账号余额;
银联卡读卡器2,用于读取银联卡内的信息,银联卡内的余额;
显示屏4,用于显示SIM卡读卡器1和银联卡读卡器2读取的信息,包括起始读取的信息,以及充值完成后读取的SIM卡信息和银联卡信息;
人机操作界面5,用于人为操作输入密码以及充值金额为手机充值;
摄像头9,用于拍摄记录设备周围的环境,确保在充值时处于安全的环境。
如图2所示,设备主体8还包括中央处理器3,所述中央处理器5接受SIM卡读卡器1读取SIM卡内的信息以及银联卡读卡器2读取银联卡内的信息通过显示屏4显示;设备主体8还包括可编程控制器6和充值/转账系统7,所述人机操作界面5发出指令,可编程控制器6接收人机操作界面5发出的指令,通过充值/转账系统7为手机充值,并将充值后成功后SIM卡和银联卡余额等信息显示在显示屏4上。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连(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连连(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70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虹膜识别银行电子支付系统
- 下一篇:一种面部识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