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锥面气密性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7220.6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3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华;喻鸣显;徐康;陈掌;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3/06 | 分类号: | G01M3/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冯智文 |
地址: | 214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面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具体涉及对带锥面工件的锥面进行气密性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产品都对密封性有较高要求,传统的密封性检测方法是采用浸水目视气泡法或气检法,前者是在产品封闭区域注入压力空气后,再将产品整体浸入水中,通过观察是否有气泡来判断产品的密封性,并且还可以根据气泡冒出的具体位置进行检查补救,后者是在产品内形成一封闭腔,然后往该封闭腔内注入高压气体,再通过测定该封闭腔内的气压是否下降来判断产品的气密性,然而上述两种方法均没有针对带锥面产品的锥面的气密性检测的专用装置,且有些产品不宜直接浸入水中,有些产品很难形成一个封闭腔,因此传统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并不适合用于带锥面产品的锥面气密性检测上。现有技术中,有对带锥面产品的锥面进行气密性判断的间接方法,比如采用圆度仪测量锥面圆度,通过检测锥面的加工质量,来间接判断其气密性,但该方法很难对实际工作位置尺寸小的锥面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还有通过投影仪放大,再通过肉眼观测锥面的加工质量,来间接判断其气密性,但是该方法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检测精度不客观,且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提供一种锥面气密性检测装置,其解决了带有锥面零件的锥面的气密性检测问题,检测效率高,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锥面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由上支板和底座通过支柱连接而成,底座上设有工件台;工件台上方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与上支板上的气缸的连接头固接,滑杆与连接座的内孔间隙配合并可上下移动;弹簧一端连接气缸的连接头,另一端与滑杆连接;还包括控制气路,所述控制气路包括气源,气源通过气管与进气口连接,气源与进气口之间设有调压阀、测量电磁阀,进气口设置在工件台上,带锥面工件压紧在工件台与连接座之间,进气口通过工件台中的通道与带锥面工件连通,滑杆上带有通气槽,带锥面工件通过所述通气槽与出气口连通,出气口设置在连接座上,出气口通过气管连接到外部水箱中;工件台上设有定位件,用以定位带锥面工件,带锥面工件的锥面朝上,带锥面工件的锥面上放置有测量球。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所述控制气路还包括气缸电磁阀,气缸电磁阀通过气管连接在气源与气缸之间。
所述带锥面工件与工件台、连接座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件一、密封件二。
所述气缸的连接头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模拟待检测锥面的工作状况,将测量球压紧于待检测锥面,并通过控制气路来检测气体是否泄露,从而能实现对带锥面工件的锥面气密性能的定性判断,并可以通过气密性的检测,来判断待检测锥面的加工质量,整个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可靠,且提高了对锥面气密性检测的效率;密封件一、密封件二、密封件三的使用,可以保证整个检测装置的密封性,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仅示出了从进气口到出气口的控制气路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气路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Ⅰ部的放大图。
其中:1、上支板; 2、底座; 3、支柱;4、工件台;5、连接座;6、气缸;7、连接头;8、滑杆;9、弹簧;10、气源;11、调压阀;12、测量电磁阀;13、进气口;14、出气口;15、定位件;16、带锥面工件;17、测量球;18、气缸电磁阀;19、密封件一;20、密封件二;21、密封件三;22、通道;23、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7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