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压轴承主轴装置和磨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7804.3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9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蒋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冠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4 | 分类号: | B24B41/04;B24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世喆 |
地址: | 545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压 轴承 主轴 装置 磨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静压轴承主轴装置和磨床。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主轴装置时机床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主要包括主轴、轴承及支撑主轴和轴承的轴套等。对于高速精密数控机床来说,其对零件的加工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轴装置的精度,只有在保证主轴装置的精度后才可能生产出加工精度较高的零件。
目前,常见的主轴装置通常是在轴套的内孔两端设置滚动轴承,然后将滚动轴承套接在主轴上,从而利用滚动轴承对主轴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主轴装置的精度。
但随着主轴装置的使用时间增加,主轴与滚动轴承之间会发生一定的磨损,主轴与滚动轴承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得主轴在回转时发生径向跳动,进而导致主轴装置的精度下降,并最终导致零件的加工精度的下降。
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只能将主轴装置整体进行更换或将其拆解进行维修,费时费力,同时也使得设备的维护成本较高,间接的导致了零件加工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压轴承主轴装置,其有效地避免了主轴与轴承和轴套之间发生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磨床,其有效地避免了主轴与轴承和轴套之间发生磨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静压轴承主轴装置,包括主轴和轴套,所述主轴放置在所述轴套的内孔内,所述内孔沿所述主轴的轴向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静压轴承,且所述静压轴承套接在所述主轴的外壁上;
所述轴套沿所述主轴的轴向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密封端盖,且所述主轴的端部伸出至所述密封端盖的外侧;
所述主轴的外壁与所述轴套的内壁形成有第一空腔;
所述静压轴承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凹槽,且多个所述凹槽围绕所述主轴呈环形均布。
可选的,所述凹槽沿垂直于所述主轴的轴线方向的截面呈扇形。
可选的,所述凹槽沿垂直于所述主轴的轴线方向的截面呈弧形。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四个。
可选的,所述主轴上位于两个所述静压轴承之间处形成有抵靠凸起,所述静压轴承与所述抵靠凸起相抵靠。
可选的,还包括外壳,所述轴套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主轴的端部伸出至所述外壳的外侧;
所述外壳与所述轴套之间形成有第二空腔。
可选的,还包括冷却液注入装置,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注入口和排出口,所述冷却液注入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注入口相连。
可选的,还包括散热箱,所述排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散热箱相连,所述散热箱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液注入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磨床,包括砂轮、主轴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主轴装置为上述静压轴承主轴装置中的任一种,所述主轴的一端与所述砂轮连接,所述主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可选的,所述主轴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压轴承主轴装置,其通过向主轴的外壁与轴套的内壁形成第一空腔内,以及静压轴承的内壁上形成的多个凹槽内注入高压润滑油,利用润滑油的高压使得主轴处于悬浮状态,从而使得主轴在旋转时不与轴套和静压轴承之间发生接触,有效地防止了主轴与轴承和轴套之间发生磨损,提高了静压轴承主轴装置的精度,保证了加工的精度。
同时,润滑油还可对主轴与轴承和轴套之前起到润滑、冷却的作用。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沿垂直于主轴的轴线方向的截面呈弧形,便于采用偏心工艺加工凹槽,从而保证多个凹槽等深。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主轴上形成有抵靠凸起,且抵靠凸起与两端的静压轴承相抵靠,利用静压轴承对主轴起到抵靠、限位的作用,防止主轴在轴套内发生轴向蹿动,进一步提高静压轴承主轴装置的精度,保证了加工的精度。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利用在轴套外设置外壳,并在外壳与轴套之间形成第二空腔,从而在第二空腔注入冷却液,利用冷却液对轴套以及轴套内的静压轴承和主轴进行降温,避免轴套、静压轴承和主轴发生热变形,进一步保证了静压轴承主轴装置的精度。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外壳上设置有注入口和排出口,利用冷却液注入装置将冷却液注入到第二空腔内,同时还可利用排出口将第二空腔内的冷却液排出,便于冷却液的注入和排出,操作简单。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利用散热箱可将从排出口排出的冷却液进行回收,并利用散热箱对其进行散热降温,然后再将散热降温后的冷却液送回至冷却液注入装置内,从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冠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柳州市冠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78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氢两用发动机氢动力利用系统
- 下一篇:柴油发动机出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