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温保温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8062.6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8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发银;张育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发银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7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保温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杯,尤其涉及一种可控温的保温杯。
保温杯可较长时间的保持开水的水温不降,因此在寒冷的季节比较受办公一族的欢迎。保温杯一般是由陶瓷或不锈钢加上真空层制成的盛水的容器,顶部有盖,密封严实,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内部的水等液体延缓散热,以达到保温的目的。但目前大多数保温杯只有通过保温层及电热的方式保温的功能,虽然可以保温,但保温时间不长,杯子或多或少的会散热;不知道保温杯内的水或物的温度;保温杯自身不能对内加热;不能准确确保杯内温度是否是自己所需的温度。如冲奶粉所需65‑80度的热水,若水太烫需要降温或者水温太低需要升温,目前的保温杯还没有比较有效的办法,同时在旅行途中如何在没有额外加热器电源的情况下可使保温杯较长时间保温也是目前的保温杯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升温、降温、知晓水位、水温和压强、且便于旅行和长时间室外工作中使用,结构接单、使用方便的可控温保温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控温保温杯,包括杯体,所述的杯体外部通过支撑架设有隔热层,所述的隔热层外侧边设有手柄,所述的隔热层内侧上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隔热层内侧下部的左侧设有水位传感器,右侧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隔热层外层边还设有一可控制升温、降温、保温及显示压强的显示屏;所述的杯体底部设有加热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之优选,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电源连接口以及设于电源连接口下部的、带有电源指示屏和充电口的第一蓄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之改进,所述的杯体底部设有一和杯底采用螺纹连接的第一底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杯体底部设有一带有第二蓄电池、和杯底采用螺纹连接的第二底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杯体底部设有一带有第二蓄电池、和杯底采用螺纹连接的第二底盖。
采用以上的技术措施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在隔热层内侧安装压力、水位、温度传感器之后,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安装在隔热层外层的显示屏用手指控制本保温杯的升温、降温、保温,同时实地的压强及实时的水位也可在显示屏上清晰地显示;杯体底部的电源连接口可连接外部电源对本保温杯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一蓄电池上的充电口可以为第一蓄电池充电,便于在旅行时使用保温杯,同时第一蓄电池的实时电量、充电情况还可在电源指示屏上清晰地显示;在需要加热的时候,可将带有第二蓄电池的第二底盖装上;不需要加热时,可将第一底盖装上,起到美观的作用。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杯体;2、支撑架;3、隔热层;4、手柄,5、压力传感器;6、水位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8、显示屏;9、电源连接口;10、电源指示屏;11、充电口;12、第一蓄电池;13、第一底盖;14、第二底盖;15、第二蓄电池。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由图1可知,在杯体1外部通过支撑架2设有隔热层3,该隔热层3外侧边设有手柄4,在隔热层3内侧上部设有压力传感器5;在隔热层3内侧下部的左侧设有水位传感器6,右侧设有温度传感器7;在隔热层3外层边还设有一可控制升温、降温、保温及显示压强的显示屏8;这样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安装在隔热层3外层的显示屏8用手指控制本保温杯的升温、降温、保温,同时实地的压强及实时的水位也可在显示屏8上清晰地显示。
在杯体底部设有加热装置,优选的加热装置包括电源连接口9以及设于电源连接口9下部的、带有电源指示屏10和充电口11的第一蓄电池12。电源连接口9可连接外部电源对本保温杯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一蓄电池12上的充电口可以为第一蓄电池12充电,便于在旅行时使用保温杯,同时第一蓄电池12的实时电量、充电情况还可在电源指示屏10上清晰地显示。
在本保温杯的杯体1底部还设有第一底盖13以及一带有第二蓄电池15的、和杯底采用螺纹连接的第二底盖14,在旅行时万一第一蓄电池12电量耗尽而一时又无法补充电源的情况下,可用带有第二蓄电池15的第二底盖14给本保温杯充电,使得本保温杯依然能正常使用;不需要充电时,可使用第一底盖13,使保温杯起到美观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发银,未经王发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80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