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晶体滤波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8303.7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7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康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晨晶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9/02 | 分类号: | H03H9/02;H03H9/19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0001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滤波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晶体滤波器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晶体滤波器电路。
背景技术
晶体滤波器电路用来精确选择频率,阻止干扰信号通过,保证选择频率的准确性。其电性能要求如下:1、带外抑制高于50dB;2、带内波动小于0.5dB;3、驻波比要不大于2.5;4、插入损耗小于3dB。另外滤波器用于航天设备中,要求稳定性好。
现在技术难以实现以上技术指标或者可靠性指标。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各项指标并且可靠性好的滤波器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晶体滤波器电路,实现窄带通滤波功能,以使滤波器电性能达到预期要求,且可靠性好。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晶体滤波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耦合晶体谐振器、第二耦合晶体谐振器,所述第一耦合晶体谐振器和所述第二耦合晶体谐振器的一端接地;输入电路,用于向所述第一耦合晶体谐振器馈入电信号,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耦合晶体谐振器;输出电路,用于从所述第二耦合晶体谐振器馈出电信号,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耦合晶体谐振器;第一可调变量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耦合晶体谐振器与所述输入电路之间;以及第二可调变量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耦合晶体谐振器与所述输出电路之间。
其中,所述晶体滤波器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耦合晶体谐振器与输入电路之间,其与所述第一可调变量器并联;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二耦合晶体谐振器与输出电路之间,其与所述第二可调变量器并联;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二耦合晶体谐振器输入端连接,其另一端接地。
其中,所述输入电路设有第一电阻,所述输出电路设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电阻值相等。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电阻值为50欧。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为调谐电容,所述第三电容为缩窄电容。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值相等,电容值为4~8pf;所述第三电容的电容值为0.5~1.5pf。
其中,所述第一耦合晶体谐振器包括晶体、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晶体的一面上覆镀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其相反的另一面覆镀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形成第一晶体谐振器,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形成第二晶体谐振器,所述第一晶体谐振器和所述第二晶体谐振器相互耦合;所述第二耦合晶体谐振器与第一耦合晶体谐振器的结构相同。
其中,所述晶体为石英晶体。
其中,所述晶体的频率为58~62MHz。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晶体滤波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耦合晶体谐振器、第二耦合晶体谐振器,使用第一、第二耦合晶体谐振器的级联结构提高阻带衰减、减小矩形系数和抑制高端寄生;第一可调变量器,其设置于第一耦合谐振器与输入电路之间,以及第二可调变量器,其设置于第二耦合谐振器与输出电路之间,进行阻抗变换,保证所需的信号顺利输入和滤波结果的顺利输出;形成带外抑制高、带内波动小、插入损耗小的滤波器。进一步的,滤波器电路设置有与第一、第二可调变量器并联的第一、第二电容,以及与第二耦合晶体谐振器输入端连接的第三电容,调整电容参数,可使滤波器电性能达到预期要求。采用晶体制作的耦合晶体谐振器的不容易损坏,功能稳定,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电路结构简单、实用、稳定、可靠,满足了滤波器的技术指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晶体滤波器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晶体滤波器电路的耦合晶体谐振器的晶体A面覆镀电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晶体滤波器电路的耦合晶体谐振器的晶体B面覆镀电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晶体滤波器电路的耦合晶体谐振器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中,L1:第一可调变量器;L2:第二可调变量器;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O1:第一耦合晶体谐振器;O2:第二耦合晶体谐振器;S1:输入电路;S2:输出电路;f1:第一晶体;f2:第二晶体;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第三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晨晶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晨晶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83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及电子仪器
- 下一篇:基于多关系网络的话题影响力个体挖掘方法